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作文

2018-11-04 
新教育实验构建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三年级 语文(学科)人教(版本)设计人:窗外天使课题:第二十二课 课题名《

新教育实验构建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  年级 语文(学科)人教(版本)  

设计人:窗外天使

课题:第二十二课 课题名《月球之谜》

课时数:2

教材解读:

《月球之谜》是介绍月球知识和奥秘的小文章。作者首先由夜幕降临后的皎洁月色展现了一组人们面对这轮明月的种种疑问,然后直接介绍了由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代表人类首次登上月球带来的一系列疑问:奇异的景色之谜、月球尘土之谜、月球岩石之谜。对人类来说,这些疑问到目前为止大都还是谜。这就预示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还只是刚刚开始。预示作者结尾说道:“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但是,我们在读了这样一篇小文章后,有些问题便自然产生了:人类对月球产生种种疑问和困惑的现象由来已久了,到底是什么在促使人类对这颗在浩瀚的宇宙中再普通不过的小小星球产生如此多的疑问和困惑呢?这些疑问和困惑又将人类引向了何方?既然我们不能停止向这颗星球提问,我们又该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这些疑惑会有一个尽头吗?我们仅仅对月球有所疑惑吗?……随着这些问题的产生,有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人类为什么历来都会对宇宙之物有着如许的疑问?于是我们不禁感叹:也许只有人类才是会问“为什么”的奇异生物。

带领学生感受课文中展现出的种种“月球之谜”时,关键要能通过揭示文本的逻辑来激发出孩子的好奇心,以真切体验“月球之谜”带来的“神秘”感受,要充分重视文中“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这一句话,通过理解“费解”一词的语境义来辅助领会这句话的感叹意味。

疑问的产生往往来自现象的巨大反差,文本中就展示了多组这样的反差:遥望月球时的美丽之感和月球本身的无比荒凉,地球所拥有的蔚蓝天空和月球天空的无比黑暗,同时月球天空的黑暗又和其表面的阳光灿烂形成了反差,细菌无法存活的月球尘土却能滋养无比普通的玉米,甚至貌似特别能滋养藻类,还有月球的岩石的寿命居然超过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岩石,而这又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疑惑和猜测。正是这些巨大的反差本身又进一步激发了人类的好奇,使其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而且我们回顾人类的探索历史就可以看出,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新的疑问和谜团又接连产生,于是人类的探索便永无止境;或许,这就是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深刻原因。此外,出于扩大学生的视野,也可以补充一些资料进来进一步强化这种“神秘”之感,进一步激发孩子面对“神秘”的好奇,并产生探求“神秘”的欲望,但这种补充不能完全脱离了文本逻辑,不能无限制地延伸开去。

《月球之谜》是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面对三年级的孩子,我们应该通过展示“谜团”的神秘性以达到培养其观察和提问的兴趣,初步激发其探索自然和宇宙奥秘的欲望即可,不宜过多地介绍相关的科学性知识,这样的话,就和文本的逻辑背道而驰了。

综合看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在于:了解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感受月球的神秘与魅力,引发其对月亮的兴趣。

学习

目标

A类

1、会认8个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夜空、悬挂、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曾经、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一两句话说出文章大意。

 

B类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感受月球的神秘与魅力,激发学生探求月球的兴趣。

C类

4、初步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5、积累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和成语。

预习

作业

1、自读课文,至少三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给家长听,请家长签字。

2、圈出文中不认识的字以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利用拆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等方法解决字词障碍。

3、 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记忆生字生词。请家长听写“夜幕、降临、夜空、悬挂、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曾经、估计、年龄、神秘、探索”这十四个词语,并订正错误。注意区分“幕”与“慕”;“ 临”的右下部分只有一竖,横不能出头;“悬”中间不要写成三横;“奥”上面的框不封口;“龄”字“齿”的里边是个“人”字,不要写成“x”。

4、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未解之谜?

你还知道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5、用一两句话在练习本上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6、上网搜索关于月球的知识,更多地了解月球。

7、写出一句你知道的关于月球的诗句。

教学板块

个体学习清单

第一板块:【教学目标A\1、2  共20分钟】

检查预习,开启新课。

1、PPT出示目标1中会认的八个字组的词语,请学生齐读、指名读,在练习本上给生字注音。同桌互相检查并订正错误。【2分钟】

2、PPT出示“夜幕、降临、夜空、悬挂、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曾经、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请两个程度差的学生指名读后全班齐读,然后听写,同桌检查并订正错误。【5分钟】

3、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后进学生是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正音“遐想”的“遐”不要读成jia。(3分钟)

4、   听录音范读,想一想录音上哪些地方读得好。【3分钟】

4、全班齐读课文。【3分钟】

5、PPT出示词语解释,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2分钟】

6、请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钟】

1、读会认的生字词。

2、给生字注音并检查同桌是否正确。

3、订正注音错误。

4、读或听同学读词语。

5、听写词语

6、检查同桌词语并订正自己的错误。

7、朗读或听同学读课文。

8、听录音范读后齐读。

9、根据意思找文中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10、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板块:【教学目标B\3  20分钟】

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了解月球的未解之谜。。

1、   要求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文中写了哪些让人费解的谜?

2、   “费解”是什么意思?(难懂;不易理解。)

用“谜”组词:谜语、猜谜、灯谜、谜团等。

区分“谜”与“迷”。

3、组织班内交流上面的问题。

4、指名读、齐读,分别读三个谜。【10分钟】

3、请学生看人来第一次登月视频,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引导学生注意视频中登月时的月球景色,图文对照,更深刻地理解月球表面的景色奇异之处。【7分钟】

4、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1分钟】

1、默读课文,思考并交流:文中写了哪些月球之谜。

2、理解“费解“一词含义,区分“谜”与“迷”的区别。

3、看视频,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第二课时

第三板块:细读文本,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与魅力。【目标B3、4/25分钟左右】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出月球之美和人们对未解之谜的疑惑。

2、课文的三个谜分别是什么?请学生再次快速浏览课文。

3、在写这三个谜的时候,都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写实验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神秘之处。)

4、你从网上还查到了关于月球的什么知识或其它的未解之谜?

5、如果你是科学家,你还想把什么放进月球的尘土做实验?猜测一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6、仿照书上的写作思路,动笔简单写一写你的实验过程。

1、读或听读课文。

2、回答三个谜是什么。

3、思考三个谜的写作思路。

4、交流预习查到的关于月球的知识或其它的未解之谜。

5、交流“我“想用什么做实验,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并简单写一写实验过程。

第四板块:积累关于月亮的诗歌和神话故事成语。【目标C5/15分钟左右】

1、自由读一读书上95页给出的关于月亮的诗句,不懂意思的提出来。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读给同学们听。

  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传说?(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

 4、请学生背一背这些美妙的诗句中自己最喜欢的那几句。

 5、总结本节课收获。

1、读95页诗句

2、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诗歌

3、交流关于月亮的

神话和传说故事

4、积累诗句和成语。

5、和老师一起总结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检查朗读和字词环节我认为很扎实、有效。不仅让学生认识了生字,还听写了生词,再加上细致的预习,这样对于班级后进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是很有好处的。

    课文的朗读也因为有了家长的参与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连一向总是结结巴巴的薛竞航也流利了许多。

    视频资料的引入,既使孩子们对月球表面景色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也图文结合,加深了孩子们对文字描写的月球表面奇异景色的了解。而对于相当多的男生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整个登月过程。也许在他们的心里已经播下了一粒渴望探索月球的“种子”。

   本节课最成功的是在我抛出“ 如果你是科学家,你还想把什么放进月球的尘土做实验?猜测一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个环节。课堂气氛热烈极了。几乎每个孩子都争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想用玫瑰花做实验,玫瑰花一定开得更鲜艳,比牡丹还大;有的说想用癌症病毒做实验,月球的尘土一定能杀死癌症细胞,挽救病人的生命;甚至还有一个淘气的男生说,他要用月球的尘土喂给心爱的宠物狗,希望能使它跟嫦娥一样长生不老……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有了表达的欲望。我趁热打铁,让他们写一写自己的实验。这样既锻炼他们的仿写迁移能力,也给了没有回答问题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积累古诗和成语环节,我本想让他们能当堂背会几句。但是因为写作用时不同,有些孩子的时间较紧张,只能放到课下背了。

本节课较好地达到了预订目标。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