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数字
----我教丫头学数学(一)
教丫头学数学,我是一个门外汉。记不得是在什么地方看的了: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四岁了,他已经可以认2000个字了,可以自己看书。数学可以从1数到100,也可以从100数回1……” 我家的丫头可没有这么厉害,我也没有抱怨过什么。因为我知道,在生活中教孩子学习数学,不能用孩子会算多少数学题,会数多少数来衡量!著名数学家陈省声先生在2000年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说:“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花了很多时间来数学,但我们其实只是学会了计算,而不是数学。”因此,我们教育孩子学习,首先要有正确的心态。
我家的丫头近段时间对数字特别的敏感。曾在《中国儿童智力方程》(区慕洁 中国教育电视台万婴跟踪栏目主持专家 中国早教网专家)一书里看到过有关的内容:“儿童在4岁前后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他们会对数字概念如数、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数运算、形体特征等突然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对它们的种种变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标志着孩子的数学敏感期到来了。”因此,我确定孩子这时就已经进入了数学敏感期。我应该抓住这段时间对孩子的数学进行“恶补”,要让孩子在生活中接触数学,使其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郁!
----写在前面
丫头对数字的认识,是源于孩子对小泡沫积木上能活动数字的兴趣。
那些能够被拆下来的数字,会被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摆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这时,我就用一些数字歌来引导孩子记忆这些数字。她会一边摆一边唱:1、1、1,1像铅笔能写字;2、2、2,2像小鸭水中游;3、3、3,3像耳朵听声音……慢慢地孩子对这些数字越来越有兴趣。儿歌也在不断地变换着,“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在家,打着小松鼠……”小丫头,对这些数字歌,也是兴趣不减。
为了能让孩子把这些数字更牢固地掌握,我把这些数字,有时是分成上下两行,调换位置,让她连线;有时是数和量的连线,我把数字写在下面,把数字所表示的量画成各种有趣的动物、花朵、红旗等,让孩子亲自动手数一数,连一连……孩子看着这些枯燥的数字也没有一点厌倦的情绪,从两岁起到现在孩子一直喜欢做这样的练习。这些数字,当然也被孩子记得相当牢固。
渐渐地,孩子接触了两位数。她会把两个数字读出来,我告诉她,这样的两位数在读的时候是几十几。例如:我们在看《妈妈半小时》这本书时,丫头掀开书页,会看到下面的页码,这时她会读一读,我会在她读正确的情况下表扬她,让她再读下一页的页码,并向她继续灌输读数的方法:谁在前面先读谁。孩子很快就能认识到这些数字,是有规律的。它们右边的数字(也就是个位数)总是从0-9,孩子有了新的发现,我会激励她,并用最通俗的语言给她讲解些数学知识,但我并不在意她是否真正掌握住了我讲的内容。
孩子对数字有着浓厚的兴趣,这让我对教她学习数学有了更足的信心!我这个帮孩子辍学的妈妈看来得是个“全能”的妈妈。呵呵……
小马过河----三尺讲台就是我的阵地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