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分析自己的思想,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攀比的心理在作怪,不自信的心理在作怪。
急功近利。作为父母,老是担心孩子将来不能出人头地,恨不得孩子把三百六十行的武艺全部学到手,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不如自己的孩子。所以,总是给孩子报这样的班,那样的班,看着孩子每天沉浸在繁忙的“班务”中不能自拔,家长也无能为力,只能陪着孩子一起累。
攀比心理。作为教师,每天面对班里几十个孩子。喜欢、欣赏那些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而对那些后进生,虽然很铁不成钢,但觉得还可以接受,毕竟教师就是教书育人,。可是具体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是班里出类拔萃的那一类孩子,另一方面又害怕孩子成为班里后进的学生那样,所以,总觉得孩子身上优点不够优,看到孩子身上的一点缺点,就不由得和班里最差的孩子挂钩。在这样的心境下,孩子再多的优点看不见,一点缺点却被家长反复数落、指责而被无限放大。时间长了,孩子怎么会越来越优秀呢?
不自信。谦虚是一种美德,但是谦虚过分反而适得其反。这句话用在教育孩子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作为成年人,对任何事情,都不愿意夸大其词,有时候,即便别人夸自己身上的优点,也羞于承认或者自谦。对于别人夸奖孩子的事情上,大人也经常如此。自己每天与孩子在一起,身上的优点往往被忽略了,而别人往往能在仅有的一点接触中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可是这些优点在别人夸奖孩子的时候,又被大人谦虚掉了。在孩子看来,自己身上原本就不存在别人夸奖的优点。孩子身上的优点得不到肯定,时间长了,光芒慢慢退去,一个原本可以优秀的孩子就这样趋于平庸。
其实,历史上有多少大器晚成的事例可以借鉴。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等等等,可是自己就是不愿意等待,不愿意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总是一味地盯着孩子身上的缺点,结果让孩子越来越缺乏自信,越来越平庸。
所以今后的日子里,请用爱的眼睛看孩子,每天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然后将它定格在孩子身上,无限放大,让孩子在鼓励与欣赏总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