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年月日》听后随记作文

2018-09-28 
昨天下午,贲友林老师和二年级的学生一起为我们上了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年月日》。一、亮点多多和学生亲近,活

昨天下午,贲友林老师和二年级的学生一起为我们上了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年月日》。

一、亮点多多

和学生亲近,活跃气氛,是许多老师上公开课之前都要做的事情。贲老师是从他的名字入手的,“友”,朋友。“林”,树林。“友林”,朋友多的像树林里的树。学生猜“贲”的读音时,读到第四声笑了。他们在课堂中见证了贲老师不是“笨”老师。

“润物无声”,巧妙告诉学生自己的上课要求:上课不是单单听老师讲,主要是听我们大家讲,怎么想就怎么讲。发现别人说的不够完整,可以补充;觉得别人说的不对,可以改正;觉得别人说的特别好,可以鼓掌。

在同桌交流的时候,贲老师明确地指出交流方式:我先说给你听,你再说给我听,有什么不对的,我们共同讨论。

学生会倾听、能倾听、认真倾听,才能和老师、其他同学更好地探讨知识。贲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刚才我问的什么问题?”、“他说的什么意思?”、“他说的和前面同学说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些话在他的课堂上出现,在他的书里出现;这些话藏在他的心里。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课的保障。学生觉得老师亲切、温和,就能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知道学生怎么想的,才能读懂学生,更好地发展学生。

二、特色鲜明

“先学后教”是贲老师的特色。上课前,他把研究学习材料发给学生,学生自主研究。这就很好地回答了我看过《现象与背后》这本书的一个疑问:在学生“研究学习”时,有家长的参与吗?没有家长的参与,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研究学习的。学生在研究学习时,贲老师在和我们交流互动。他的幽默风趣中充满智慧。我就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速度,浏览了学生的研究学习材料,并摘录了一些学生的有想法的问题、答案。这就回答了我的另一个疑问:老师怎么对待学生的“研究学习”?有时候寻找问题的答案,不是靠别人告诉,而是靠我们自己的眼睛观察,靠我们自己的心儿去揣摩。

上课伊始,他开门见山地说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开门见山,好像是他上课的一个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道今天学习什么吗?”、“请大家把综合本打开到学习研究4。我们只交流……”、“关于……,我知道了什么?”简洁、高效。

学生的能力真的不容小觑。学生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或31天,2月有28天。还知道看一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看这个月最后一天是几号就可以了。甚至还知道闰年、平年。更了不起的是还能算出一年有多少天。

我在想,学生知道这么多,贲老师课堂上会干什么?学生说出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和贲老师不谋而合,贲老师出示了“七前单月大,八后双月大”。。这种记忆方法,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新鲜。我想大多数老师和我一样,用的都是教材里的几句话: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整三十。接着,贲老师出示了握拳法记忆,清晰明了。

多年的辛勤实践,多年的执着坚持,多年的用心思考,贲老师可能猜到学生对年月日会提出什么问题。“1月为什么又叫正月?12月为什么又叫腊月?”、“2月为什么会有28天、29天?”、“为什么要过年?”。贲老师借助课件,用了一个小故事,有选择地对学生的问题做了回答。我也知道我的又一个疑问的答案了。“多次发现,老师在课中说某某问题课下研究。请问这些问题学生真的课下研究了吗?”,“不要期待所有学生都去思考。真正思考的,老师发现他的想法很好的,便会邀请他和全班学生交流。”

一节课的收获有哪些?一节课的收获有多少?还是那句话,需要我们用眼观察,用心儿揣摩。

三、随听随想

听课中,我有一些想法:1、听故事后计算一年的天数,是否放到握拳认识大小月之后更合适?这样对学生更好地掌握大小月是否会更有帮助?听过故事后计算容易误导孩子记错大小月。2、2月为什么有28天、29天,能否听故事了解就行了,不用放那么长时间吧?3、有一点贲老师可能没读懂学生。当贲老师在日历上全出大月让学生数有几个大月时,老师数的是1月、3月,具体说出大月是哪几个月,一边说大月一边数。学生说1、2,是单纯地数大月有几个。当时老师把学生拉倒自己这边来了。如果老师等学生数完,再问一句一共有几个大月呀,是否会更合适?

我的理解不知道有没有道理,我只是真心想从贲老师的课堂中学到点儿东西。

贲老师,辛苦了,谢谢!

期待您今天的课堂!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