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篇文章安排的就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写的《燕子》,文章虽不长,却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把烂漫无比的春天写活了,把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写活了。这么美的一篇散文,如何让学生们爱上它,并汲取其中的营养呢?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的就是借助文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词语、一句句精妙的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架起一座座桥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考虑到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于是就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品词析句上。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精彩词句,进行分析、比较、推敲,体会到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妙,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世界,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燕子的活泼可爱。
片段一: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感受作者笔下的春天的美丽,我让大家边读课文边思考: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并说出为什么。经过认真的阅读、品味,同学们纷纷把独特的感受一一和大家分享:
有同学说:“吹拂”一词用得好,让人感觉风是很轻很轻的,写出了春风的特点。”
有同学说:“蒙蒙”一词用得好,写出了春雨又细又密。
有同学说:“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说明了柳树刚刚发芽,充满了生机。
有同学认为“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这句话写得很精彩。我趁机问:“你们赶过集吗?你知道集市的特点吗?”学生说:“人很多,很热闹。”在这儿“赶集”应该怎么理解呢?学生说:赶集在文中是指许多花儿赶在春天开放,许多草儿赶在春天生长,这些花草聚在一起,使春天热闹非凡,充满了生机。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体味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也能使学生对文章所表现出美的意境和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片段二: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一转眼”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以及飞行时的轻快灵活。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于是就有了以下的精彩解读:
生:我觉得“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这里的“掠”字用得好。因为“掠”是“轻轻擦过”的意思,燕子在天空中轻轻地擦过,说明它飞得很快。
生:我觉得“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这里的“斜”字用得好。因为从“斜着”这个词我体会到燕子飞得很好看,飞行时很轻盈。
生:我觉得“沾”字写出了燕子身体并没有触着水面,只是尾间偶尔挨了一下水面,如果用“碰”又显得太用力了。这个词准确地写出了燕子的轻捷灵巧。
……
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舍得花时间,紧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让学生动起来,让品词析句亮起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还语文之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