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作老师的,对于自己孩子的成绩总是在试卷刚刚考完之后,就让老师先改出来,也就是在老师没有集体发试卷之前,我们就已经知道了孩子的成绩,如果孩子成绩好,我们就会微微一笑很欣慰的样子,如果孩子成绩不好,我们就会气愤填膺,恨不得把孩子拉出来狠狠地批评一顿,当我们让孩子看着试卷对孩子说:“看你,这么容易的题目都能做错,考试的时候一定是没有认真听老师读题,下次再不认真听课,就把你拉到教室外面狠狠地批评。”这是我们同事批评自己孩子时的一段真实的谈话。有时候我就想,是不是这就是我们做教师的职业病,作为一名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我们可能出于职业的习惯,比别的孩子要求要严格,也可能是我们训斥学生习惯了,我们批评教训学生不是面对一个学生,虽然批评的话语是出自我们一个人之口,但是接受者并不是一个人,但是回到家之后,我们所批评的学生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那时候就是一对一的批评,我们不自觉地就会出现很多重复性的批评,久而久之孩子就听的多了,也就变得麻木了,我想这可能就是我们教师教育自己孩子最大的误区,以后真的要注意这一点,对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多鼓励,少批评。虽然我们一生桃李满天下,但是孩子只有一个,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我们一生最好的学生一样对待,对待自己最欣赏、最喜欢的学生我们经常都是满面春风,面带微笑地看着他,那么对待我们自己的孩子怎么会左看不顺眼,右看不顺眼呢?对待自己的孩子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点做的不端正就会告诉她:“做好,看你脸往桌子上趴那么近干吗?”一会看到孩子的字体写的潦草了,也会训斥她说:“把字写工整 。”一会儿看到孩子的作业错了一道题,就又会很紧张地告诉她:“3+4能等于8,做题认真一点。”如果我们和孩子换位思考,我们是孩子,我们在做作业,我们会喜欢自己在安静地写作业时,旁边一个人在我们身边对我们指手画脚吗?
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学着大人的样子纳鞋底的时候,我奶奶告诉我一会这样,一会那样,我动手一做,她就训斥我这样不对,应该那样,我再次动手做一下,旁边的二奶奶又说:“这样不对,应该用手捏住针,别乱晃。”她们连续的批评、指责、示范,我还是不能做得很到位,她们就很失望,就又开始唠叨一番,结果弄得我心烦意乱,一用劲把针都弄断了。
自己亲身经历过这样的待遇,就不要让这样的心情让孩子再次体验,再说孩子写作业是很平常的事情,如果我们天天都坐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写作业,就会发现孩子这样那样的毛病,就会不自觉地帮孩子纠正,就想让孩子立刻就改正,这样就会干扰孩子的学习,让孩子不能集中精力做题。其实我们不也是从很多错误中长大的吗?对孩子的错误我们可以批评教育,但是我们不要做很多的重复批评,批评一次,孩子心理明白了,记得改正了就行了,每个孩子来到人世间都是来体验快乐的,谁也不想多体验痛苦,我们就不要给孩子制造痛苦难受的情境了,对待孩子的错误客观一点,什么是错误,什么是一些可以谅解的小毛病,一定要分辨清楚,不要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当成是不可原谅的错误。有句老话说:“树大自然直”,有一些不用我们刻意说,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明白,我们就没有必要一遍又一遍的教导,让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去体会,去感悟。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感悟成功,也感悟错误。孩子自己犯了错,如果能通过自己的实践自己去纠正,要比我们一遍一遍地教育效果好得多。
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摆正好自己的位置,在单位我们是老师,是孩子的老师,回到家我们是父母,是孩子的家长,在家里我们就要做家长的工作。记得我们同事的孩子就在她的班级里,布置完作业放学,这个孩子对她老师也就是她妈妈说:“老师,我去我妈妈的办公室了。”同事给我们说,我们也感到很可笑,然后她又接着说:“晚上写完作业,我们家的小妞对我说:“妈妈,给我的作业签字,俺老师叫家长签字。”这时同事就感到很可笑地对孩子说:“这时我布置的作业,不用签,因为妈妈就是老师,我已经检查过了.”可能在孩子的心中就是这样想的,在学校妈妈就是老师,只能喊老师,在孩子心中她就是自己心中最崇拜的老师,但是回到家之后,妈妈就不再是老师了,就变成了可以撒娇的妈妈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要让妈妈签字,在孩子心里,老师妈妈虽然是一个人,但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样都不能少,老师的话就是圣旨,你在学校在班级里说的话就代表神圣的老师教导,老师说要让家长签字,我就回家找家长,我的作业就要让你签字才算我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孩子是很较真的,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内心,就要严格按照老师要求的去做,不要泯灭老师在孩子们心中的神圣地位,也不要给孩子渗透老师就是妈妈或者阿姨的一种优越感,不要让孩子认为我和老师很近,老师和我妈妈很熟悉,我犯错老师不会批评我,如果有同学敢欺负我,我就找我妈妈给我出气,孩子就会产生这样的优越感,就会变得不认真听课,不好好和同学相处。
我女儿就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我们刚开学的时候,我在学校上班,女儿就会不自觉向外看,看看妈妈有没有在她们班门口过,课堂上就精力不集中,后来我请假一段时间,女儿都是她爸爸接送她,那时候她就没有了这种优越感,就很自觉很听话。后来我上班了,孩子就又产生了优越感,因为她和她同桌发生了一点小摩擦,她就对同桌说:“你敢欺负我,我就给俺妈妈说,让我妈妈来打你。”好像妈妈在学校就是她的靠山,她就可以变得有恃无恐。还有就是课堂上又开始不好好听讲了,又开始精力不集中了,我听她老师给我说了孩子的表现,我就及时教育她说:“妈妈在学校是上班,你是一名学生,你和别的小朋友一样,都要好好学习,都是来学校学习文化知识的,要和小朋友搞好团结,妈妈不会帮你打人的。”
今天女儿跑到我跟前对我说:“妈妈。我们班一个很皮的小男孩在扫地的时候用笤帚砸住我的手了。”可能小丫头想让我训斥那个孩子一顿,我一看手上什么也没有,可能当时她感觉有点疼,没什么大碍,于是我就对她说:“没关系的,一会就好了,过一会就不疼了,快点回去上课去吧。”我就要在孩子心中磨灭这种优越感,以后我要对她说:“就因为妈妈在学校上班,你更要表现好,好好学习,和小朋友搞好团结,如果你和小朋友吵架我一定会第一时间先批评你的。”
做一名教师教育学生很繁琐,那么做一名老师妈妈更累人,因为这个孩子不仅上课的时候跟着我们,课下也跟着我们,我们时刻是她的老师,也是照顾她生活起居的妈妈,我们更应该多注意观察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缺点,也要多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充分发扬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要紧紧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不要把孩子看管地太紧了,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