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手机惹祸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君是某重点中学的学生,曾经学习很优秀,是全家的希望。小君家境殷实,为了联系方便,父母给小君买了个高档手机。像吸毒容易上瘾一样,玩手机也是极容易上瘾的。小君很快就迷恋上了手机。
尽管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可小君还是随身带着手机并在课堂上偷偷玩起来。老师没收了小君的手机,转交给了班主任。小君索要手机时与班主任老师发生了激烈的语言冲突。小君出言不逊,脏话不断,班主任老师盛怒之下摔了手机。谁知,当晚小君竟从楼上纵身跳下,当即身亡。一个尚稚嫩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更是一个血淋淋的事故。面对这样的惨剧,难道我们不应该深思吗?
手机是现代人联系和沟通的工具,它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捷。但总的来看,孩子用手机弊还是远远大于利的。
孩子用手机除了接打电话、收发信息,通常还会听音乐、打游戏,还有的用手机上网,浏览网页、QQ聊天等更是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孩子学习浮躁,动辄就依赖手机——写作文时,直接从手机上“拷贝”,做题的时候上网查答案,考试的时候手机又成了作弊的工具得等。这样无异于自毁前程。
花在玩手机的时间多了,投入到学习上的精力就少了。在虚拟的世界呆久了,在现实的世界中就迷失了。对手机有着强烈依赖的孩子通常在现实生中有些小冷漠。“拇指族”融进社会、与人交往的能力往往欠缺。另外,带手机也容易造成孩子的攀比心理。高档手机很招眼,有时也会给孩子带来遭打劫的横祸。
难怪有人说:给孩子买手机的家长,以为是爱孩子,其实是害孩子。因为,那不是手机,而是“手雷”。
所以,尽量不要给孩子买手机。就像一个骑术不精的人,给他一匹马,也许他能驾驭从而体会驰骋的快意,但也可能带来摔伤的危险。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搞的好,什么都可以满足,于是手机也成了奖品。这有着“引狼入室”的隐患。
当然,如果带手机是一种需要,那么家长一定要事先与孩子约法三章:
一、孩子平时上学的时候不能带手机。有事情家长可与班主任老师联系。孩子在家学习的时候为保证集中注意力,也不要使用手机,远离干扰。只有在休息的时候以及节假日外出的时候才用手机。
二、家长要了解孩孩子的“联系人”情况。有的孩子储存电话号码时喜欢用称呼,比如“爸爸”、“妈妈”等,这样手机一旦丢失就有很大的隐患。可直接用姓名存储。孩子的联系人应该是家人、老师、同学。让孩子不要接陌生电话,更不要和陌生人联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交友。
三、不要开通太多业务。家长要了解孩子手机功能,关注孩子手机消费情况。家长尊重孩子,孩子也要信任家长。亲子商量一下需要开通哪些业务,然后就严格遵守。如果孩子出于好奇,开通了一些业务,家长可及时取消。
当然,家长也要给孩子做出表率哦!
让我们正确使用手机,让手机有效地为人服务,而不是成为惹出祸端的“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