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日,女儿终于从图书馆借到了《窗边的小豆豆》。因为是校讯通的工作人员给介绍的,所以她读起来更用心。
我特意翻了一下,发现这本书的确不错,它主要想宣扬一种特殊的适合于学生的教育方法,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进行大胆改革,因材施教。该书语言浅显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它以一个小孩子的视野,描述了巴学园的教学手段及巴学园中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了检查她读的情况,我和她进行了一些谈话。
下面是我和女儿以此书展开的对话。
对话一
雪儿:我真想也去巴学园生活。那里的小学生不是按部就班地上课,而是谁喜欢什么课,可以自己选择去学习,不会的可以问老师,而且还是在废弃的电车里上课。
妈妈:这当然很好。可是如果一个孩子不喜欢数学,那他就可以不学数学了?他怎么掌握必须的数学知识呢?
雪儿:不是啊。当自习课结束后,老师还要上课啊,把该学习的知识讲解一遍啊。
妈妈:哦,这样才好。
对话二
雪儿:妈妈,我给你读一段吧?
妈妈:好啊。
雪儿:题目:《非常奇怪》。那天,小豆豆第一次捡到了钱……她到小树林里去挖那枚五分硬币,可怎么也找不到了。小豆豆做了许多假设:是石头移动了位置?被别人看见藏钱的地方了?被鼹鼠拿走了?……
妈妈:嗯,这段文字把小豆豆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生动,你写作时也要注意学习。你想一下,到底那五分钱哪里去了呢?
雪儿:我想,也许是一个醉汉来到这里,一脚把做记号的石头踢了好远;也许小豆豆埋的时候挖的深,而找的时候比较心急,挖得浅?
妈妈:是啊,到底什么回事呢?
雪儿:那五分钱对小豆豆来说,真的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别说她了,我如果看到一元钱,也觉得很多,它可以买很多东西呢!妈妈,如果你捡了50元钱,你会怎么做?
妈妈:我从没遇到这样的好运气,顶多小时候见过几分钱而已。不过有一次我值班时,倒是有一个学生把捡到的50元钱交给我,我让她交广播室了。
雪儿:妈妈,你做得真好!
对话三
雪儿:妈妈,我再给你讲一段《小豆豆》中的故事吧。老师在讲课时,说人类原来是有尾巴的,后来人类退化了。
妈妈:不是人类退化了,是尾巴退化了。人类在进化。
雪儿:哦,是的。老师笑着问:现在还有谁有尾巴吗?她又问高桥君:你有尾巴吗?高桥君说,我没有。为这事,校长小林宗作狠狠地训斥了她。
妈妈:就为这个?
雪儿:是啊。因为高桥君虽然像我一样大,或者比我还大,但是他再也不会长高了,校长平时就怕他自卑。现在老师这样问他,校长说这多伤他的自尊心啊!
妈妈:哦,这位校长可真了解孩子的心理。
雪儿:校长还给学生讲俳句的知识呢。俳句是一种日本短诗,由五、七、五共十七个音节组成。你看这是什么诗啊——不要打他啊,苍蝇搓着手,也搓着脚。还有这一首——小小麻雀儿,快点躲开呀快点藏,一匹大马冲来了。这也不符合五、七、五的形式啊。
妈妈:呵呵,你看得还挺认真。
雪儿:冰雪已消融,烂漫儿童游戏忙,奔跑小村中——嗯,这首还不错呀!校长不但教学生俳句,还教孩子们科学知识,韵律操等等。
妈妈:校长会有那么多时间吗?
雪儿:他们全校只有四五十个学生,校长可以教的过来。而且校长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呀!
对话四
妈妈:巴学园最后毁于战火,那时候小豆豆上几年级?
雪儿:书上没说。应该小学上完了。因为《后记》里写着他们一起照毕业照。
妈妈:你连《后记》都读了?
雪儿:是啊。后记里写了很多内容呢。《后记》和它前面的几篇,像《洛基不见了》、《再见 再见》、《小提琴》,看了真让人生气,战争真是太坏了!如果没有战争,巴学园就不会毁掉,那样就还有很多像小豆豆一样的孩子可以去学习。
通过以上的谈话,我感到孩子对书本的阅读还是比较仔细的,不但读懂了意思,而且还进行了思考。同时我也从中认识到,小林宗作的教学理念很新颖,巴学园非常适合于小孩子特别是那些“不安分”的孩子的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