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爱读书,更要会读书作文

2018-09-20 
爱读书,更要会读书“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寄予的殷切期望,也给孩子们指明了读书
 

爱读书,更要会读书   

“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寄予的殷切期望,也给孩子们指明了读书的方向,激励着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热爱读书,以书为伴,在书海之中徜徉,感受着阅读的乐趣,感知着文字世界的无穷魅力。一部部经典名著,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名胜古迹,走进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为孩子们的学生时代添上了美好亮丽的一笔。能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童年是多么幸福与甜蜜啊!

作为“书香班级”的五四班,因为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在学校里也算小有名气了。建博一年多的历史,创造上传博文800余篇,点击量8000余次的学校纪录,成为满族小学的一扇灵动之窗。我们班有“阅读天使”千禧小龙、人大鬼大、沉默是金,还有内蒙古日报的小记者,博物院小讲解员……应该说这是一个人才济济,积极进取的集体,这个集体里的成员绝对是书虫一片,对书情有独钟,阅读已蔚然成风。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在随他们升入五年级时,按理说因势利导,轻轻松松使班级成员的整体阅读写作能力稳步提高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可是,事与愿违,在五年级的上学期,班级里出现了的怪现象:虽然同学们“好读书”也“读好书”,可仍然有不少同学在书写文章时,表情达意时,却不得要领,想到哪写到哪,语言要么直白平淡要么夸张离奇,使我感受到孩子们的童言无忌,却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带来质的飞越。

为什么“读书好”并不是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能体现出来呢?在这一年里,五四班的阅读犹如进入一个瓶颈期,困惑、疲惫、逡巡,就是无法有新的突破。恰又遇上频繁的各种各样的市级区级局级的活动,同学们和老师一样身心疲惫,勉强完成作业已是不易,读书写博活动几乎停止了,后来班级博客圈干脆成了课文资料大全。

我深信:当阅读成为一个人的习惯的时候,无论怎样的情况,他总能抽出一点点时间,翻上几页书。但是动笔写恐怕就不是容易做到的。于是,我改变了阅读作业的形式:要求孩子们每天最少读一篇文章,文章主要写什么,读后有什么感悟,讲给家长听,家长签字即可,不再要求书面完成阅读作业。老实说,此举有风险,如果学生不读书,遇上家长签字不负责或忘记签字,这项作业就“徒有其表”。后来,为了检查这项作业的完成情况,在早自习时我先要求小组内互相交流,再推荐到班内交流。这个形式因为新鲜而被学生接受。通过检查阅读签字本,我发现孩子们真的很爱读好书,读书的内容涉及广博,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古今中外,作为老师的我既欣慰又惭愧。这项作业使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又被激发,重新营造了阅读氛围。但是,如何读书才能让孩子们不断进步,提升语文能力?如何走出读与写不能有效衔接的瓶颈状态,依然是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结。

冰心在《再寄小读者》一文中告诉孩子们“情文相生”,也指明了阅读与提高写作能力的联系----“借鉴前人的文章诗词,至少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使得我们在写情写境的时候,可以写得更简练些,更鲜明些,更生动些。”鲁迅在《给颜黎明的信》一文中,具体的告诉青少年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了读书要博采众长,要有目标的去读。

读书的方法就其大者而言似有两类,一类是精读、研读,力求甚解;另一类是泛读、浏览,愉悦身心而不求甚解。我喜欢“好读书,不求甚解”,在当今学生学习任务多,课业负担重的现状下,“不求甚解”地读书何尝不是一种放松?在阅读中,孩子们会随着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随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展开一次次心路之旅。这样的阅读会带给我们不同的心灵享受,相同的阅读心境。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最轻松最自由最快乐的读书方式,所以,我们班的孩子都爱读书。但是,随着孩子们升入高年级的学习,我发现这种阅读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书籍,也不适合所有的人。对于低年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认知倾向于感性直观,他们充满想象力,对世界对事物的认识单纯、片面,阅读就是培养兴趣与习惯,所以“不求甚解”正符合他们的阅读要求。而随着年龄段的增长,孩子们对世界,对身边事物的认知能力逐步趋于理性,他们会提出一些很深刻的问题,也会领悟到文章中的一些富有哲理性的语言。那么,带着问题读书,力求甚解地阅读,由低层次的感性认知到高层次的理性思考的阅读要求就非常有必要。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恰恰指出了“不求甚解”阅读的弊端,“思而不学则殆”则指出了只重视有限的阅读,而没有足够的阅读储备内化的读书弊端。在阅读之路上,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显得尤为重要。

“解铃还须系铃人”,没想到五年级的阅读“瓶颈”竟然是我要求不高造成的。后来在班级的语文课上,我更重视把读与写结合在一起教学,“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写批注,写随笔,不仅要求学生写凝练的阅读感悟,还拓展仿写小练笔。在《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就进行了“围绕中心句写具体,根据内容续写下文,学文后想象再组内容”等写的训练,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能够学以致用。

写下此文,我仍感到惭愧不已。在崇尚快乐阅读的今天,作为师者,一味地无原则地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而忽略了读与写的有效结合,没有系统的指导给学生读书方法,忽略了阅读也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真的值得我反思……我希望在金秋九月,升入六年级的书虫们能带着自己的收获,轻松快乐地继续书香之旅,写下一篇篇成熟饱满的作品,为小学时代留下历久弥香的记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