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浸润我生命
前进小学褚太来
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按照托翁的话,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积累了许多的美妙,书香浸润了我的生命。
赵恒在《励学篇》里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和书籍结下不解之缘是我参加工作之后的事。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不喜欢喝酒打麻将,工作之余我就利用大把大把闲暇的时间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渐渐地,读书开阔了我的视野;读书丰富了我的知识;读书陶冶了我的情操。在书中我结识了风流倜傥的李白;潇洒豪迈的苏轼;壮志难酬的于梦得;凄凄惨惨戚戚的李清照;才气飘逸的东坡;一腔忠愤的岳飞……
我喜欢唐诗宋词元曲。一首首诗词仿佛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将我的思绪带到美奂美轮的古代。李白的诗《月下独酌》通过奇妙的想象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一个以月影为伴、畅饮歌舞的场面。“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孤傲、清高、狂放不羁的个性展现在我们面前,不觉间我随诗人一起舞起来。李清照的词《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全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仅用四十一个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的少女形象,真是妙笔生花,令我叹为观止。一首首唐诗宋词带我穿越时空的隧道,飞到唐朝宋朝去分享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我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随着他们的情感跌宕起伏,我的生命因书而丰盈!
外国名著中对我触动最大的是《追风筝的人》。文章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令阿米尔感到自责和痛苦,他逼走了哈桑。不久,阿米尔也随父亲逃往美国。这本书将我带到中东阿富汗,借助这本书我见识到异国的风土人情。作者卡勒德通过如此残忍而又美丽的故事,以温柔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后令我荡气回肠。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将我带进另一个美妙的世界。主人公玛格丽特酷爱茶花,常以茶花为饰,故称“茶花女”。她出身贫寒,为人善良,天生丽质,聪慧绝顶,在巴黎受到公子哥的追逐包围,迫于生计沦落为妓女而不能自拔。在那污秽的环境里,她敢于追求纯朴、正直的爱情,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可是,在梦魇一般的时代里,等待她的只有一个悲惨的结局。最后,在爱情和病魔的双重折磨下,玛格丽特含恨离开人世。小仲马对人物的内心刻画的细腻入微,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情节生动感人,我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随着主人公玛格丽特命运的变化而颤动。我的生命因书而丰富!
阅读着一篇篇世界名著,我与他们零距离接触,书籍使我插上了翅膀,拥有超人的力量,我的思绪随着一本本书籍穿越于古今中外不同地域:德国人的严谨;法国人的浪漫;以色列人的精明;英国人的绅士;非洲人的豪爽;唐朝人的安逸;宋朝人的悲壮;明朝人的忠烈……给我留下太多太多美好的记忆。书籍开拓了我的视野,书籍丰富了我的思想,书籍净化了我的心灵。我的生命因书而精彩!
我在享受书籍给我带来愉悦的同时,就像春雨滋润万物细无声一样,我将读书的快乐慢慢的渗透给我的学生。语文课堂上我在讲解一篇篇名家范文的时候,我适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我告诉同学们:“这些太多太多精彩是我在一本本书上得来的,书籍比我讲的美妙多啦!你们预知后事如何就去书店查找这本书翻阅一下,精彩无限哟!”我慢慢的将孩子们引向书的海洋,知识的天地。语文课上我不喜欢对着学生照本宣科讲解文本,我常常将小品里的抖包袱(笑点——就是引大家发笑的拐点、材料)运用到课堂上,我的笑点有三个要求:1服务于教学;2加深学生记忆;3思想健康令大家越品越有味儿。我的课堂常常高潮迭起,孩子们笑声不断。同学们喜欢我的课。我在生活中随身携带一本摘记本——摘记我所看到的书本上的美词佳句,摘记我所听到的生活中质朴诙谐的语言。我将这种习惯一点点地展示渗透给我的学生。我教过的学生每人随身携带一本摘记本。这几年我改教科学课。我在教学生们科学的思维和实验动手能力的同时,我扔不忘给孩子们渗透这种随时随地摘记生活中美词佳句的习惯以丰富孩子们的思想积淀孩子们的词汇量。我现在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我尝试着写一些文章寄往报社。渐渐地我的作品不断见诸报刊。我的多篇文章在商丘日报、京九晚报上刊登。我写得多篇文章在河南省校信通上被推荐。我的文章《读雨》在梁园区“美丽梁园我的家”征文大赛中获奖,点滴进步使我读书的劲头更足了。书籍走进了我的生活,书籍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读书中我真切的体会到苏轼“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涵。书香浸润了我的生命,我的生命因书而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