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对症下药,摒弃旧习作文
新学年:对症下药,摒弃旧习有友云:家中有女,从小就要让她“高贵”地活着——有高尚的情操,有崇高的理想,有淡看是
新学年:对症下药,摒弃旧习 有友云:家中有女,从小就要让她“高贵”地活着——有高尚的情操,有崇高的理想,有淡看是非的胸襟.....总觉这一切似乎离己尚远,离孩子更远,当今日再次看到女儿空间里的“个性签名”——“观千剑而后识其器,操千曲而后晓音。”顿时,思绪万万千千,是啊,一年级,仅仅是千剑之始、千曲之端,想识器、晓音,然后成为“高贵”,需要时间沉淀旧迹,需要阅历丰富头脑。新学年即将开始,女儿又将启程,走在通往“高贵”的路上,要“观千剑”,需“操千曲”,希望我这个“臭皮匠”的“臭”方法还能助女儿一臂之力。 对症下药之——因势利导 毛病1~~我家有女自控能力差,无时间观念,早上赖床不起,电视看个没完,自己的物品用后随手乱放...... 今早,尚在被窝的女儿问我——妈妈,你都已经不爱我了,咪咪很“伤心”。 我说——怎么会呢??妈妈爸爸就这一个小宝宝,不爱你爱谁啊??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啊???? 女儿—— 妈妈就是不爱我了,每天让我刷牙;每天不给我零花钱;每次作业写错不是吵我就是打我... 我哑口无言,看来自己真该与时俱进,换换思路了,新学年,我想这么做—— 根据孩子对学校里“小红花”换“金星”的热爱,我们一年级上期制订的“熊猫咪咪风云榜”成效显著,鉴于此,因势利导,在新学年,特将此榜升级为“妈妈咪咪PK榜”,由我和孩子共同完成榜上内容,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争取让孩子在我的引导下改正错误。 妈妈咪咪PK榜 1.每天妈妈6:40分起床,咪咪7:00起床,7:15开饭,7:25上学。按时完成加1分,否则谁的错减1分,迟到1次各减5分。 2.放学后,先做作业。根据当日作业量,将时间控制在1-2小时,妈妈或爸爸要辅导并检查。超时咪咪减2分;作业错题多、字迹不工整,根据情况咪咪减1-3分;妈妈没耐心,发脾气,吵咪咪“笨”,妈妈减5分。 3.每天写一篇日记,题材不限,根据字数、情节、工整度等加1-5分,忘记写时减2分。妈妈每天给咪咪读故事或文章一篇,否则减3分。 4.每天整理自己的物品,用过后即物归原处,服装整洁,房间整齐,加1分,否则减2分。 5.每天早晚要刷牙,否则减1分。 6.作业完成后可以看电视,晚8:30结束,开始洗漱、脱衣,9:00准时息灯睡觉,每超时10分钟减1分。 7.鼠年到了,咪咪又长大一岁了,如果在6.1儿童节前,咪咪晚上敢于独自睡到自己的房间,每次加3分。 奖惩规定: 每周五统计数字,咪咪分数低时,妈妈就要让咪咪做一件平时最不愿做的事情,例如:吃1碟青菜等;咪咪分高时,妈妈可以满足咪咪一个小小的愿望,例如:去放风筝等。 对症下药之——循循善诱 毛病 2~~我家有女“不吃硬”,有种临危不惧的“老革命”气概,你越吵她嘴越硬... 韩国-张炳慧著书《好孩子的成功来自妈妈1%的改变》,讲道——“认为自己幸运的人将变得幸福,这是理所当然的,相反,对于自己有不满的人就很难变得幸福。因此,一定要教导孩子,幸福就来自自己的内心。”所以,妈妈要让孩子从小就感到幸福。嘴硬的孩子换个方式会怎样?循循善诱又可能出现什么结果?? 谷虹老师的一个故事这样讲道 : 时间:晚上九点
地点:客厅
情境:
四岁的儿子应该去睡了。妈妈把热好的牛奶放在茶几上,准备凉一凉后给儿子喝下好让他去睡。
妈妈放下牛奶,转身离开去为孩子准备洗澡水。
睡前的孩子有时会表现得很兴奋。爸爸坐在沙发里看电视,儿子在沙发和茶几间跳来跳去,一不留神,装满牛奶的杯子被打翻在地,牛奶酒了一地,妈妈此时刚好走进来看到了这一切……
张家反映:
爸爸从沙发中抬起眼睛看了看,没有什么反映。妈妈皱皱眉头拿起抹布静静地擦着洒出来的牛奶,当眼神与孩子接触时,孩子看到了妈妈眼中放射出来的十足的责备。
吴家反映:
妈妈大叫着冲过去,拉起地上的孩子将他丢进沙发。嘴里大声说:“你怎么就不能小心点,你不知道妈妈刚把地板擦干净吗?你什么时候才能不让我操心,啊?”爸爸不急不慌翻着眼睛对妈妈说:“喊什么,喊什么,赶紧擦了让他睡去得了。知道他折腾,你还把杯子放在那,不是成心吗?”转向儿子:“今天别喝牛奶了!”
王家反映:
妈妈快步走过去帮助儿子从地上站起来,一边检查孩子有没有受伤,一边说:“哎哟!妈妈把杯子放在桌角上,宝贝不小心碰翻了。快去帮妈妈拿抹布吸干这里的牛奶!”爸爸起身从地上捡起碎杯子,和儿子一起忙不迭地跑进厨房,又高高兴兴地返回来,回来时候,儿子手里拿着抹布,爸爸手里拿着拖把……
看了故事后,想想自己平时又何尝不是充当“张妈 ”和“吴妈”的角色?犯错的孩子内心深处最渴望得到父母的谅解,如果我也能通过事件循循善诱,可能孩子的情绪还不至于那么尖锐。如今还清楚记得孩子打破茶杯时,满脸泪花,满眼失落——妈妈,都是我不小心...当时我很心痛,孩子做错事后也很难过,一味诋毁只会将其“逼反”,其实孩子内心深处是不愿“造反”的。新的学期,希望自己能用好循循善诱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事”不对“人”,因“事”教女。 古人云: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想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其所从。亦云: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对症下药之——勇敢面对 毛病3~~做事不持久,“胆小如鼠”,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遇到新事物犹豫不前、怯懦...... 记得不久前的那个周日,百鸟苑前,和平鸽扇翅低飞,频频啄食游客手中的美味,这些“小可爱”有的站到游客臂端,有的在手腕,还有个别调皮的居然立到头顶。女儿看了很兴奋,手舞足蹈也要喂鸽子,买来食料后,面对鸽群竟退避三舍!害怕!足足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女儿在我们的“威逼利诱”下才敢战战兢兢地给鸽子喂食。一个下午,孩子走出了恐惧鸽子的阴影,那么,一个学期是否能让她走出其他陌生的阴影呢???希望眼前这三本绘本书能让她豁然开朗,勇敢面对一切...... 《第五个》的作者是两位老人,情节上原本简简单单的绘本多出了太多东西,似乎有说不尽的情感和沉思,就象此时我的心。简单的文字里如果没有最后那句“医生你好”,这个故事就有点忧郁了。从第一个到第五个,作者一点点积蓄压抑的情绪:一扇未知的门,每个人将要独自面对的未知命运,无法逃脱的等待......“那,好吧!木偶摘下帽子,朝着大门走去,朝着未知的那个世界走了过去。”——希望我的孩子也能象这个木偶,也能勇敢地面对未知的未来。 《三棵树的愿望》是一个代代相传的故事,父母用它来预备孩子,帮助孩子面对无数个人生难关。他是选择灰心与颓废,还是能像那三颗小树一样,终于能以一种更高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命运?这取决于今天父母给他留下什么,即使有一天父母不在他身边......“你长大了干什么?”这是每一个孩子都会想的问题,也会常常像书中的三棵小树一样说出来。然而当孩子发现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那时家长还在他们身边吗?如果家长能预先做些什么,会告诉孩子什么呢?此时,看着窗外绚烂的烟花,我想告诉孩子——无论何时,眼前的一切可能与你所想相悖,你的希望同样可能化为乌有,想想三棵树吧,马槽依然还是马槽,渔船还是渔船,十字架还是十字架。可是,好像什么东西进入了它们的生命当中,他们似乎得到了比世界还贵重的东西,远远超过它们原来的梦想,它们从此就不一样了,而且永远不一样。 《犟龟》是一个有热情接受邀请的人。犟龟更是一个特别尊重自己的决定的人。犟龟的故事讲的是全程的坚持,可是它不再仅仅是讲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狮王二十八世纪已经死了,坚持到底还是没有它的婚礼,可是这坚持着的犟龟却参加了二十九世纪的婚礼。原来只要上路,就终究没有落空那回事;原来只要不停地走,虽然难免还是实现不了这一个愿望,可是你知道吗,另外一个更隆重的庆典却是意外地开始了! 我们都会上路。那是做人的一世、做事的一生推辞不了的。它是响应了心底的一个愿望、或是响应了远处的一个邀请。所以,像蜘蛛那样,像蜗牛那样,像壁虎那样,是一定不行的。它们的心里也是略略动荡过一下的吧?可是它们热情不够,信心不够,思考得太多,结果就只好在原处自作聪明,没有作为了。
记住这个哲学:上了路,就天天走,总会遇见隆重的庆典。 上路了,就不要恐惧,勇敢面对未来吧!属于你的庆典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