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读写绘”阅读实验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松居直说:“对于读图画书而言,读书就是读故事,通过图画读懂故事,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把故事这个眼睛看不见的变成在自己的心中看得见的画(形象)的能力,也就是一般被称为想象力的能力。如果想象力丰富,人就能看到看不见的东西。”新教育实验提出:生活在不同的语言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新教育实验倡导亲子、班级共读,低段阅读实验以“读写绘”的方式进行,就是在共读的基础上,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并以低年级孩子特有的绘画语言来讲述孩子自己的心灵感受和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让大家真正地感受到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理论意义:
“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人走进学校并不意味着接受教育,只有当他面对一本书沉醉不已的时候,教育才刚刚开始。”“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晨诵、午读、暮省,将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它既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一种矫正。新教育实验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的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通过一种整合的生活方式,并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新教育有望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3、应用价值:
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在低年级(1至3年级)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低幼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读写绘”这一为这个年龄儿童量身定做的实验项目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教育是唤醒,也是给予。实验者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教育同时也是一种给予,无论是民族文化的特质,还是普世文明的价值,都需要教师和家长按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慢慢地通过阅读,通过故事传授给孩子。这些精心挑选的书籍,将在娓娓动听的故事中,告诉他们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合作、谦虚、诚实、朴素、自由、团结、专注、想像、宁静、勇气、敬畏、热忱、虔诚、感恩、纪律、反思……它们将编织出一张美丽的网,呵护孩子在漫长的旅途中保持着纯真、快乐与勇气。
二、课题研究内容、重点及难点
目标:
“通过大量阅读人类最优秀的读物,为学生学习构建丰厚的智力背景,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儿童产生对学习、学校、教师、思考的喜爱,改善师生、亲子、家校关系。通过读物的主题,以最佳的方式,实现思想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
内容:
读写绘”中的“读”,指的是“读写绘”在幼儿阶段(幼儿园,小学一二年级)所读的绘本及儿歌、童谣,这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最佳营养;而“写绘”,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完整讲述。一个完整的读写绘作品由三部分组成:
绘画语言:画面(一幅或者多幅);
口头语言:孩子的讲述;
文字语言:画面上的相关文字(对白、解释,相关情节)。
重点:
儿童将老师讲的故事复述给父母听,然后完成写绘作业,将故事进行创造性地续编并以“绘画+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
难点:
1、对故事情节理解不够深入,写绘作业不能真实反应儿童的内心世界。
2、讲述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晨诵:
晨诵是每天早上20分钟,师生一起大声朗读优美的诗歌。此目的不在于背诵,而是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新教育实验开发的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晨间诵诗的复合课程。
午读:
午读是每天白天要有一段时光,师生共同在优美的音乐中静静地阅读。首先,师生共读一本书,彼此间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彼此才能真正达到理解和尊重。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了绘本,在娓娓动听的故事中,孩子们感受到宽容、合作、自律、感恩、执着、诚信……在书的海洋中净化心灵,健康成长;再让让孩子把故事用画画或者复述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发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方法:
1 老师在给孩子们读(讲)故事的时候:
A 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不要让频繁的问题,将故事破裂成碎片,使孩子丧失阅读兴趣;
B 将“角色、游戏”带入故事,在互动的游戏氛围中,师生不但共同读了故事,而且也在重新书写故事;
C 故事本身的节奏和课堂教学的节奏,以及学生身心的节律,和谐一体。
D 对于绘本故事特有的画面细节,要考虑如何和故事巧妙地整合在一起,而不是单纯为观察画面而观察。
2 儿童将老师讲的故事复述给父母听,然后完成写绘作业,将故事进行创造性地续编并以“绘画+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可由父母将孩子讲述的故事内容帮助写在孩子的绘画作品上。若因父母有特殊情况,无法完成,则孩子独立完成写绘作业即可。
3 老师将孩子的写绘作品,全班分享,鼓励孩子下一次写绘作品能更加发挥创造性。
4 在对待孩子“写绘”作业时,要注意:
A 切忌一笔一划地临摹,临摹会扼杀创造与想象;
B 不以“画”的“好不好”、“像不像”来评价学生作品,而应看作品中所表达的故事。若作品表达模糊的话,可通过和学生谈话的方式,自然了解。
C 对于作品的态度是“倾听”、“欣赏”,发现并鼓励每个孩子都来发现同学写绘作品中的优点,分享,并在后面的读写绘中不断超越。
5 老师通过书信、便笺、家校通、手机短信、家长会等方式,不断向家长反馈孩子在读写绘上的进展与出色表现,鼓励家长开展亲子阅读。
晨诵的途径:
“与黎明共舞”晨诵项目,它是以适合孩子当下的儿歌、优美的儿童诗及古典诗词为主的复合课程;也是是一种仪式,是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
我们决定每周语文早读时间,按照计划中的诗歌内容,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与学生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让孩子与诗歌交融相汇,沉浸其中,玩味其间,体验诗歌的丰富性,从而让我们的学生能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能有诗的情绪,感动于花开花落,落泪于天边一丝流云。为了让我们班的孩子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也用诗歌开启黎明,我也积极投入到这项伟大的实验中来。
阅读绘本的途径:
1、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清晰地阅读绘本
2、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深入地阅读绘本
(1)根据题目或封面,大胆预测故事的可能。
(2)调用生活经验,合理地设疑想象。
(3)迁移各种经验,施展合理的联想。
3、创设学生喜欢的游戏情境,探究地阅读绘本
4、引导学生多形式的表现,充分地理解绘本
(1)进行以学生为主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表现。
(2)辅以由家长配合的方式,更多形式展现绘本。
在绘本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将采用了“完整阅读或分段阅读(粗读)→读典型画面→读绘本细节”这样的主线展开。
绘本阅读的开展给孩子的早期阅读提供理性的经验,也为如何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更是给孩子语言运用能力提供了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总周期为两年半,从2009年2月开始至2011年7月。
(一)准备阶段(2009年2月至2009年3月)
徜徉教育在线,学习先行者的实验方法,摸索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
(二) 研究阶段(2009年3月—2009年7月)
第一研究阶段:(2009年3月—2009年7月)
晨诵内容:
紧贴现行教材,根据单元主题选取适宜孩子们诵读的儿童诗、童谣,作为晨诵的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一、春天来了《初春》《小草对阳光这样说》《风筝》《春天在哪里》;
二、妈妈的爱《妈妈,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吗?》《妈妈的礼物》《摇篮》《妈妈的故事还在讲》;
三、热爱大自然《来一点》《对 不 起》《爸爸,我恨死了你的猎枪》《收 获》;
四、美丽的夏天《大人国、小人国》《妹妹的红雨鞋》《夏天的觉》《雨》;
五、感恩的心《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家》《奶牛》《我是男子汉》;
六、友谊《另一种话》《草地上》《找梦》《河两岸的大山》;
七、美丽的大自然《我是一只小蝴蝶》《螳螂》《白鹭鸶》《蒲公英》;
八、幻想 《安慰》《秋天的信》《夜晚的天空》《会飞的叶子》
绘本内容:
根据儿童当下的生活,结合最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读的绘本,本年度将讲以下绘本:
一、爱心系列:《爱心树》《给爸爸的吻》《我讨厌妈妈》《我永远爱你》
二、感恩系列:《愿望树》《逃家小兔》《亨利爷爷找幸运》《我爸爸》《爸爸,你能给我月亮吗?》、《棕熊的神奇事》、《火焰》、《牙科医生地嗖头》
三、励志系列:《失落的一角》《犟龟》《大脚丫跳芭蕾》《我喜欢书》《图书馆里的书》
四、做人系列:《大卫,不可以》《大熊有个小麻烦》《是谁在门外》《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母鸡萝丝去散步》《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一个长上天的大苹果》
五、科学系列:《神奇校车》全系列
第二研究阶段 :(2009年9月—2010年9月)
进一步落实第一研究阶段的工作任务。
第三研究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
总结阶段:(2011年7月)
1、总结经验,整理研究成果,形成制度,撰写报告、汇总研究成果。
2、完成研究报告,准备结题验收。
3、参加校本教研成果评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