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家长会上的发言作文

2018-08-28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我是郭嘉林的家长,是个外婆级的老妈。很高兴在这儿跟大家拉呱拉呱。米老师昨天给我发短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我是郭嘉林的家长,是个外婆级的老妈。很高兴在这儿跟大家拉呱拉呱。

 

     米老师昨天给我发短信时,我和嘉林正在新教育萤火虫组织的活动中,孩子在捏雪人,我在拍照。

 

     看到米老师的短信,我的小心脏立马“扑通扑通”跳起来,很纠结。

 

     讲吧?自己没当过这么多人面前发过言,太怯场了!不讲吧?米老师的指示俺可不敢违抗。

 

    自打孩子上幼儿园起,我就是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绝对执行!立即执行!不打折扣彻底执行!

 

    我给诸位分享一个小秘密:只有你配合老师,老师才会关注你的孩子!

 

     老师让我讲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什么喜欢写博?怎样坚持下来滴?写博过程中有哪些酸甜苦辣?

 

    为什么写博?因为老师让写的呗。之所以坚持到现在,是因为喜欢。写博的好处说不完呢:

 

     1、可以通过不断的写,提高自己和孩子的写作水平。

 

     2、可以接触到像小城说雨那样的大专家,大师级老师,跟人家学习怎样写作文?怎样指导孩子阅读写作?

 

     3、可以通过博友互动,学习别的优秀妈咪怎样引导孩子成长?怎样辅导孩子学习?怎样处理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实话实说,俺头开始对电脑一窍不通,开关机都不会。二妞教我和嘉林一起学打字,嘉林都会了,我还不会。等嘉林上学了,闺女上班了,我自己在家里“独摸独摸”,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打着,好不容易试着写了一篇文章,不知道咋弄地,没了!心里可下气。而且到现在还没学会双手打字,笨哩要死。

 

    写了50多篇还没推荐一篇,搁有哩人唻,不写了,没人认可的滋味不好受。这就是写博过程中的酸苦辣。

 

   “ 甜”是后来才尝到的,不想写的时候,想起米老师的博文《寻找犟龟》,我在下边点评了:米老师,我和嘉林一定会坚持到底!大话吹出来了,不能当个屁放是不是?我是犟龟!我也坚持到最后的盛典!只管写吧,写一篇进一步。

 

    终于有了一篇家长会上的发言作文,最后居然当上家长博腕儿,看来俺比犟龟爬的要快~

 

   二、平时是怎么指导孩子阅读的?大都在什么时间阅读?孩子阅读有什么好处?

 

    俺嘉林是晚瓜,是我40多岁才生的。老了,不用奋斗了,不用上班了,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专心陪伴孩子的成长。

 

    打孩儿几个月开始,我就每天给孩儿念儿歌,讲故事,也唱歌。不过我会的歌有限,23岁以后的歌都不会唱,因为听不清,唱不准。

 

   都是老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嗨,就是好!就是好来就是好来就是好……”

 

    孩子小,听得还怪高兴,现在不行了,现在我改唱“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呀,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啊……”嘉林一听就捂住耳朵。

 

    我在家里几乎没有发言权、唱歌权,啥权也没有。

 

    孩子习惯了听故事,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习惯了看妈妈拿着书讲故事,知道了美妙的故事是书中来的,自然而然,孩子就爱上了书。

 

    然后把家里各个角落都放点书,玩具堆里一摞书,床头一排书,枕头底下、沙发上、甚至卫生间的小柜上都有书。嘉林一边拉屎一边看书,都舍不得出来了。

 

    最近我又在绘本馆给孩儿办了个借书卡,300块钱一年随便看。

 

    专家说:如果你的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而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学校课本和作业上,那么这个孩子的天赋聪明就被饿死了。

 

    一年级孩子每年的阅读量不能低于100万字。

    二年级孩子阅读量不能低于200—300万字。

 

    专家讲:读书好比满山种树,最后收获的是一片森林。

 

    三、你平时是怎样辅导孩子做读写绘作业的?

 

    我没有学过绘画,只是有一点兴趣。嘉林就上过一个暑假的绘画班,我对那种比葫芦画瓢的教学方式不太感冒,就再没让孩子上任何班了。平时鼓励孩子自由创作,想画啥画啥。

 

    孩子的读写绘作业一般让他自己画,画得不好就帮他描描,美化一下。和孩子一起画一幅作品,是很美好的感觉,还可以教会孩子怎样运笔,孩子的绘画水平也在提高。对孩子的创意大加表扬,大力肯定。

 

    就这样,记录下孩子的童言稚语,亲子互动的瞬间,亲子共读的时光,参与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我们能陪伴孩子的,也就是孩子人生之初的这几年,不经意间孩子就长大了,等你再想陪陪孩子,也许人家已经不需要你了。

 

    有人说: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就是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

 

    各位家长,让我们共勉吧!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