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到六一节了,我准备在节日那天带孩子去书店买他喜欢书,然后买他早已看好的玩具,下午再让他和约好的同学去玩水枪!
看着孩子,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候,在我的老家,是不过六一节的。因为六一正是麦收季节,大人们只恨自己干活慢,哪有时间想这个?再说家里都不富裕,甚至也不知道有这个节日。所以,就不会有孩子想着过节,想着要礼物。不过,童年还是留给了我幸福的记忆。
玩具篇
小时候,家里孩子多,生活又不富裕,别说玩具,就是吃的有时候都难以解决。但是,孩子们自有办法——自制玩具。
想跳皮筋?家庭条件好的用的皮筋多一些。皮筋少也没关系,中间接一段皮筋,其它地方用拆下来不用的被子线搓成绳子或者是破布条代替,照样可以跳,主要看谁的腿更灵活;玩抓子儿?房后有的是碎瓦片,几个女孩儿蹲下裁瓦片,一会儿,一副圆圆的小子儿(一般是七个一副)就完成了,于是,往地下一坐,就抓起子儿来,看看谁的手最灵活,落到手背上的子儿最多,然后落下,再往上扔起一个,迅速的把地下的子抓在手中,还得接住扔起的那个子儿······我往往玩的手都起皮,还兴趣盎然;想跳绳?来到地里,扯几根红薯秧,几个伙伴就跳起绳来,也可以自己跳,用坏一根,就再扯一根,反正有的是红薯秧;想踢毽子?当然也是自己做的,几块碎布一缝,装上粮食,一个毽子就成了,看谁踢的花样多(那时我能踢出好多花样呢!)。还可以砸毽子,一人站中间,两边人砸,看中间的人的反应能力,如果被砸中,就得下场······还有男孩子玩的四角(也有说是面包),就是不用的本子扯下两张,对折,然后做成四方形的纸板,在地上打着玩;想打鸟?找个合适的小树杈,用橡皮筋做成弹弓就可以打鸟了······怎么样,我们的玩具也不少吧?
玩乐篇
如果没玩具?那也有好多好玩的事,春天去野地里挖野菜,看谁挖得多。还可以在水渠的坡上找茅茅根,抽出中间最嫩的,含在嘴里,嚼一下,嗯!那叫一个甜。呵呵,说真的,当时的感觉比吃蜂蜜还要甜。回家后再让妈妈用自己挖的野菜包饺子或者做菜馍,吃起来更是美味;夏天的晚上,打麦场上或村里的开阔地,聚集着一群群小孩儿,分成两组,撞人墙,撞开的从对方队伍里领走两个,没撞开,就留在对方的队伍里;秋天,去收过庄稼的地里捡花生或红薯,运气好,也会捡到不少没被大人注意的、遗漏的花生或红薯,饿的话就直接剥开花生吃啦,那味道可比家里的吃得香;冬天,好冷,怎么办?伙伴们都靠墙站立,使劲往中间挤,哈哈,一会儿就暖和不少!不过,有时不小心,也会把哪个人的破衣服挤烂,嘻嘻,这个人回家就要挨妈妈的骂喽!
读书篇
其实,童年最令我难忘的还是看书。虽然不是很富裕,家家的孩子还是会有或多或少的连环画和书,因为哥哥姐姐爱书的缘故,所以家里也有不少,再加上和伙伴们交换的书,也让我开阔了视野,不知不觉爱上了书。以至于只要手里有钱,就会拿着去买书。买书、换书、看书成了我的童年最幸福的记忆!
现在除了买些自己喜欢的书,还给孩子买了不少,看着一本本孩子没看的书,还自我安慰:“只能让书等人,不能让人等书。”晚上和孩子亲子阅读时,看着孩子那兴奋的笑脸。我知道,一个小书迷在我家成长起来了。希望读书也成为他童年最幸福的记忆!
结束篇
小时候放学回来,做完简单的作业(甚至没有作业),就跑出去和伙伴们玩儿,不到天黑或家长叫,是绝不会回来的,想着当年村子里妈妈们高一声低一声呼唤孩子时此起彼伏的声音,感觉好温馨。晚上,躺在被窝里,看着自己喜欢的书,真是一种享受。啊,美好的童年,幸福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