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80%的作用。怎么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呢?很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认为:“孩子天生是热爱学习的。”“学习是人的天性。”我开始的时候并不相信,后来经过反复观察孩子,尤其是婴儿,发现他们完全是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认识、了解周围的一切的:他们想摸任何能摸着的东西;他们想尝任何拿在手里的东西;他们想去任何地方;他们想跨越大人们约定的任何“雷池”……并且没有一个孩子因为跌倒了就再也不爬起来,再也不走路了。是我们大人一直在用自己的想法约束孩子的“学习行为”。只要我们顺应着孩子的这种学习的天性,然后把这天性引导向我们的教学,就会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我们当然也就会从中体会到更多快乐。
在这里想推荐大家看一下蒙台索利教育法,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蒙氏教育,她所著的《打造你的孩子》不仅适合家长看,也适合我们老师看。提到蒙氏教育就不能不看孙瑞雪的《爱和自由》。孙瑞雪是第一个将蒙氏教育引进中国大陆的人。按照孙老师的叙述,在她的幼儿园和学校里,学生都在很专注于自己的成长,而不顾及其他的人或环境。例如,有个孩子在自己的工作毯上正学习使用自己感兴趣的教具,他不小心越了界,坐到了另一个学生的工作毯上。那个学生很不愿意他,因为他占据了别人的空间。于是,被侵占空间的孩子使劲推“侵犯者”,而“侵犯者”头都没抬,继续自己的工作。如果换到是在我们的学校,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这两个学生肯定会吵起来,甚至打起来。再如,在课堂上,学生们正在专心地写作业。有个学生的文具盒突然掉在地上,打破了教室里的寂静,这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按我们的经验,学生就开始借机“嗡嗡”起来,就需要老师来维持秩序。可是,在孙老师的学校里,大多数的学生会连头也不抬地做自己的事情,最多有一两个人嘟囔一句。我很想到孙老师的学校参观一下,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因为我们太需要这种安静的学习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