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称,我爱你!
中小学生都经历过第一人称写记叙文,但是,我们作文中的那个“我”,一般都是真实的“我”——即作者本人。这里所说的第一人称指:纯虚构的人物。现在一些作文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开始练习文学性写作,他们有时大胆地采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如《这个故事有三个结尾》和《假如风有颜色》就可做为代表,这些尝试为我们的作文园圃带来了新鲜灵动的气息。
一、扬“我”的长处
采用第一人称写作,要注意扬“我”的长处。
1、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直接传达给读者的,这就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我”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我”本人的亲身经历,容易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如《假如风有颜色》,文中的“我”是春风——被拟人化的主人公——这就为我们设置了一个美妙的童话意境。“我”知道风没有颜色,“我”突发奇想:如果“我”穿上色彩鲜艳的衣服会怎样呢?于是,故事陆续展开:“我”穿上迎春花“金灿灿”的衣裙,想在小河边看看自己的倩影,却看到了河水变黄。“我慌了,赶紧换衣裳”,穿上了“粉嫩粉嫩的桃花装”,却又发现“本来应该是绿色的树枝全都被染成了粉红色”,于是感到自己可“摊上大事儿了”,在“开溜”时撞到妈妈怀里,通过妈妈的“教导”,才明白了个中原因。“我”是一个可爱、好奇、活泼的小女孩儿形象。读来生动、有趣味。如果用第三人称就难以达到这种与读者亲和的感情效果。【这里需要指正小作者的一个生活常识问题:桃树、梨树、杏树、梅子树等是先开花,后长叶的。】
2、第一人称重在“我”的情感参与,而第三人称重在对别人的情绪进行感受,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作文使用第一人称记叙,便于写“我”的心理活动,还可以直接表达“我”的思想感情,向读者倾诉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是“我”口说我心,所以会让人觉得自然而容易接纳。如《这个故事有三个结尾》中,主人公是一分硬币。小作者通过“我”的三个假设经历来揭示社会经济发展时期人们思想理念的变化。在这个虚构的三个片段故事中,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的感情也参与其中:上世纪60年代时,人们看重“我”,“我”的感受是“每当一双双手抚摸我,我就为自己身上印着的‘壹分’两个大字感到骄傲”。上世纪90年代,“我成为了货币中的‘老字辈’,我的地位渐渐变低,我真害怕有一天人们把我抛弃。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对的”,接着叙述故事,再由故事而生发出抒情议论“我厌恶那曾经让我自豪的‘壹分’,恨得咬牙切齿,这样的结局让我无地自容”。到了本世纪10年代,我竟然成了古董,受到青睐,“我顿时呆住了,这样的结尾我始料未及”。这些心理活动不只参与了故事,更重要的是,它还起到了揭示主旨的作用。
3、相比于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的代入感更强,“我”是文章的主导者,是故事的主人公,这样一来,就方便了作文材料的组织和构思成篇。一般说来,不需要做复杂的设计,就站在“我”讲述“我”的故事这个角度,娓娓道来就行了,所以明显降低了作文选材构思、谋篇布局的难度。我们从《假如风有颜色》、《这个故事有三个结尾》中也可以看到作文组织材料的灵活性与随意性。《假如风有颜色》是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这个故事有三个结尾》,因为题目的特定性,选用了片段组合式结构。可以说,构思都很灵巧,形式也很新颖。
二、避“我”的短处
常言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应该说,每种人称叙事都会有其“短处”。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只要“我”不在某个场合,就不能以目击者的身份对那个场合直接叙述,未曾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情节只能靠听别人转述;不宜直接写“我”的神态、表情,因为不依靠镜子我们看不到自己的神态与表情;也不能直接写他人的心理活动,如果必须写别的人物的心理,就只能凭揣测和人物言行表情去侧面表现。如《假如风有颜色》中有“风妈妈好像知道了我的心事一般”一句,小作者处理得很好,“我”对风妈妈的心理是揣猜的。在《这个故事有三个结尾》中,对第一人称的运用也掌控得很严谨,没有出现明显的瑕疵。我们在使用第一人称叙事时,千万要注意避“我”的短处,不要犯类似于“我的脸一下子红到耳根”的直接写“我”的神态的毛病;这种错误只需换成写感觉就可以矫正——“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
三、走进角色“我”
我们用第一人称叙事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完全把自己当做这个角色。在戏剧、影视剧中,演员的行话叫“入戏”,也就是进入角色。我们一旦确定了“我”的角色,如《假如风有颜色》中“我”是“春风”,《这个故事有三个结尾》中“我”是“一分硬币”,那么我们就要把自己当做具有人格的“春风”或“一分硬币”,真实地处于它们的环境,用它们的眼睛去看,用它们的思维去想,用它们的行为去做,体味它们的喜怒哀乐,用它们的人格去演绎故事。这样,“我”才能形象生动、活泼感人、灵性十足。
附例文:
假如风有颜色
(小学4年级)林蔓
嘿,大家好!我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春风。我可是很受欢迎的哦。你看,桃红柳绿,小溪欢畅,草长莺飞,莺歌燕舞。凡是我所到之处到处都是春意盎然……
但今天我心情不佳,看着满眼的五颜六色我挺羡慕的。我就在想,都说风没有颜色,假如我穿上色彩鲜艳的衣服会怎么样呢?
嘿嘿,我为我的突发奇想而叫好。于是,在一天夜里我悄悄地偷了花奶奶的百花蓝后,就溜出了家门。
花奶奶的百花篮可好了,里面什么颜色的花衣服都有。
“呼——”,我先在平地上跳了一阵旋转舞,接着就穿上了迎春花的衣裙。哈哈,我终于有颜色了,瞧我的新衣服金灿灿的多好看呀!
我飞到小河边,想看一看我的倩影。谁知,我刚跑到河面上,河水顿时变成了黄色。黄腾腾的颜色,就和那迎春花一样。可是,河水不该有颜色的呀?
我慌了,赶紧换衣裳。
呵呵,我又穿上了粉嫩粉嫩的桃花装。这次我吸取教训,直接飞进了百亩桃园。只见那粉嘟嘟的桃花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在看我呢。嘻嘻,她们一定是羡慕我的衣服好看吧。“呼呼——”这次我跳了一阵的踢踏舞。顿时,桃花纷飞,哇,下“桃花雨”了。你看!那从树上飞落下来的片片花瓣在给我伴舞呢。
但仔细一看,大事不好!桃树上怎么没有绿叶?我顿时惊呆了!本来应该是绿色的树枝全都被染成了粉红色。
这下可糟了,本来是花红柳绿的世界一下子被我给搅合了……
看来,风就不该有颜色。这下摊上大事儿了!好在我反应快,赶紧脚底下抹油——开溜。
没想到走得急,竟一头撞进了风妈妈的怀里。
风妈妈好像知道了我的心事一般,温柔的对我说:“宝贝,你生来就是春风。凡是你所到之处到处都是生机盎然,任何植物见了你都会梦想成真。正是有了你的付出才有这生机勃勃的春天!”
哦,原来是这样呀,默默无闻的播种者最光荣。我不再耍脾气了,我还要做我的春风。
呼呼——呼呼——我快乐地行走在充满希望的大地上。我要走遍世界各个角落,把颜色和希望留给人间,同时也把爱播撒在人间……
这个故事有三个结尾
(小学6年级 云迪儿)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伴随着时光的穿梭,在不同的年代,这个故事却有着不同的结尾。——题记
NO·1 上世纪60年代
我是一枚崭新的一分钱硬币,被一个在银行里取钱的中年人轻轻放在布兜里。可他没注意到衣兜破了个洞。“啪嗒”一声,我从破洞掉在了狭窄的土路上。一个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跑过来,轻轻捡起我,追上了中年人:“叔叔,您的钱掉了。”“谢谢!谢谢!你真是个好孩子!”中年人感激地连声道谢。对于他来说,对于处在这个灾荒年代的每一个人来说,我十分宝贵,甚至能救一个人的性命。
我在兜里舒舒服服地躺着,和兄弟们一起碰撞,叮当作响。直到有一天,一只大手把我换了个大包子。同样,卖包子的也轻轻把我放在兜里。就这样,我多次易主。我曾经碰见过卖肉的、猎人、农民、大夫……我也数不清我到底遇见了多少个主人。每当一双双手抚摸我,我就为自己身上印着的“壹分”两个大字感到骄傲。
NO·2 上世纪90年代
时光飞逝,渐渐地,我成为了货币中的“老字辈”,我的地位渐渐变低,我真害怕有一天人们把我抛弃。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对的。
“嗖”的一声,我被一只手甩了出去!干脆利索!我被扔了!“啪嗒”,带着我打滚的叮当声,我滚到了马路边。一个小男孩儿捡起了我,交给了爸爸,可爸爸却把我又扔到了马路边,理由是“太不值钱” 。我从钱变成了废金属片,每天与垃圾为伍,还要忍受无数只脚的践踏,渐渐被泥土掩埋……
我厌恶那曾经让我自豪的“壹分”,恨得咬牙切齿,这样的结局让我无地自容。
NO·3 本世纪10年代
我在马路边的泥土里沉默着,身上带着斑斑污垢。突然,我被一只大手从泥土中扣了出来,轻轻地放在掌心。周围的高楼反射的阳光格外刺眼,又是熟悉的感觉——再次被人用手像珍宝一样捧着。手的主人对我仔细端详了好久,发出一声惊叹。然后,他把我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精致的盒子里,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许多人对我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对我进行了细心的清洗……我被带到博物馆,放进了大展厅里。
我每天都要受到许多人的目光洗礼,经常有人对我指指点点,一天,一个老师带着一群学生来参观我,说:“看,这是XX年造的一分硬币,可是非常珍贵的!”
听到这句话,我顿时呆住了,这样的结尾我始料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