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三天的河南省优质课观摩活动,在安阳的影天大影院落下帷幕。正如秋收过后的农民,虽然有些辛苦,但得到的更多的是收获以及收获的喜悦。
很用心的聆听了19位老师的精彩做课,他们从相貌着装到课堂呈现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教学环节的设计、问题指向的明确、评价语言的得体,每一步、每一句话不知斟酌了多少遍,作为教师,可以想象得到他们一定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这些精品课,可以说百花齐放、春兰秋菊,旗鼓相当、各有特色。
总 评
这19节课,基本上涵盖了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所有课型。
6节几何图形课:圆的认识、密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认识角、四边形。
5节计算课:一位数乘三位数、口算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加减法、6和7加减法。
3节找规律课:点阵中的规律(2节)、搭配。
3节概念课:比的意义、几分之一、乘法初步认识。
1节统计课:复式条形统计图。
1节可能性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
这19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编排特点的要求,正如省教研室魏书记所说:老师把握教材有发展,读懂学生有突破、落实课标有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他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比如:5节计算中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索;几何与图形课中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的探索;以及学生对点阵规律的探索。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起到了点拨作用,潜移默化的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方法,提升了他们学习的技能。
课的设计和生活实际相符相融,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数学是一种技能。比如: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可以解决形状是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可以很容易解决“剧组有23人,每人499元,剧组一共有多少元?”这一问题。了解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容易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课的设计渗透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一节好的数学课不能停留在满足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提高,更宝贵的是教师注重唤醒学生对于探索方法的认知和思考。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面积》这两节课,学生在整堂课中一直借用“转化”的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法》这两节课,学生在整堂课中一直借用“类比”的方法。通过交流和思考,最终形成丰硕的成果。在收获之时,老师的点拨让学生忽然发现,“转化”、“类比”就是智慧的源泉。记住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觉的运用它。当然,学生下课后很难立即消化吸收本节课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但是这堂课定会在学生的心中播种下“转化”“类比”的种子,当他们再次遇到新的问题时,这颗种子也许就会生根、发芽……
总之,这19节课从不同形式、不同角度让学生获得知识、提升技能的课,让学生获得成功感的课,让听课老师获得感悟和思考的课。在此感谢19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和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