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每天读点《论语》(十)作文

2018-08-05 
每天读点《论语》(十)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
每天读点《论语》(十)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啊。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有钱却谦虚好礼啊。”

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说:“赐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论诗经了啊!告诉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孔子与子贡的这段对话,以“穷与富”为题,论及人格的追求。细细读来,发觉对自己的教学也有很多启示。

首先,好的教学活动,或者说有质量的学习,必须要形成交流,教学相长。比如,这章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如果子贡没有所思而自得,以为自己的见解会得到老师的赞许,那么孔子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告诉他“贫而乐,富而好礼”是更高的境界。如果子贡不是从上述交流中体会出人格的提升,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么孔子就也不会感叹可与其谈《诗经》了。

其次,老师的学识更需高人一筹,学生才会有收获,才会通过学习获得满足和快乐。“切磋琢磨”,古代玉器手工业用词。采来一块玉石,外面可能是石头,要先把石头“切”开,才能真正判断出里面是否有玉,有多少玉,因为没有切开前谁也无法判断里面到底什么样,著名的和氏璧,就是因为卞和没有将外面的石头切开,才致使他失去了双腿;然后用要把石头从玉上“磋”掉,把玉给磋出来;磋出来的玉就可以进行雕“琢”了,将玉“琢”成一个大致器具的样子,所以有“玉不琢,不成器”之说法;最后一道工序,琢成的器具还比较粗糙,要将之进行打 “磨”,使之温润光滑,最终形成一件令人满意的产品。子贡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比喻一个人的精神修为的过程,或者说是如何进行精神的修炼,孔子认为是非常恰当的,赞美子贡能够运用《诗经》上的知识分析其它问题了,子贡的学问道德又有了提高。

再者,老师要锻炼学生的悟性。如果一个学生只是单纯的去接受,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没有自己的思考,那就不会有渐深的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还是应该以使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为上,从小处平常出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和自己对话,在对话中有所悟,有所成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