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语言表达,后天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从孩子呀呀学语,学说简单的词到短句,到更长的句子,到说一段连贯的话,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说话,可以为孩子完整的语言表达和学习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就我家孩子谈谈我是如何引导她说话的。 一、生活中说话的引导,给孩子一些好词好句。 在生活中学会的好词好句可能会比课堂上或专门的背诵印象更为深刻,也更容易理解其意义,便于孩子更好的运用。如,逢年过节,文化宫广场或世纪景园广场会进行灯盏,各家各户包括一些单位的大门口也会悬挂灯笼,张贴对联表示庆贺。这时带孩子看的同时,就可以告诉孩子这种欢庆的场面叫“张灯结彩”;灯盏中,灯笼大小不一,有狮子灯、龙灯、莲花灯、十二属相灯等,并且颜色繁多,就可告诉孩子这就叫“五颜六色”、“形状各异”、“五彩缤纷”;来看灯盏的人特别多,互相拥挤着,缓慢前行,孩子身在其中,感受到了这种氛围,可告诉孩子,这就叫“人山人海”;人们在过节时放鞭炮、吃团圆饭,看灯盏,赛龙舟,就叫“欢度佳节”。走在马路上,看见一辆辆汽车从身边驶过,告诉孩子这就叫“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新修的苏北路,引导孩子观察,孩子会告诉你它很长、很宽、很直,你就可顺势输入“笔直”、“宽阔”等词语。总之,在不知觉中,孩子接受到了一些好词,以后在学习或阅读中,眼前会浮现此景,便于理解和运用。 二、说儿歌、听故事、讲故事,训练孩子的听力和复述能力。 儿歌和故事都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孩子出生后,随时随地每天给孩子说话,编一些或念一些儿歌给她听,教她学。大一点,就经常给她讲一些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从简短的故事到长一些的,从中国的传统故事到外国的童话。每讲完一个故事,就有意识地问一些问题,也从易到难,如:这个故事中都有什么小动物?你喜欢谁?为什么喜欢他?或问一些故事情节,让孩子补充下面所发生的事情,以此来训练孩子的听力和注意力。 等孩子的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可以鼓励孩子复述故事。故事的复述可采用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刚开始说简短的、孩子常听的、熟悉的(几乎能背下来的),孩子在说的过程中如果忘了,家长予以引导和鼓励,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即使孩子说的并不怎么好,也要夸夸孩子,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增加孩子的勇气和胆量。复述故事还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和孩子一起表演或让孩子单独表演故事中的情节,孩子在玩中兴趣盎然,在玩中训练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广泛的阅读,积累规范的语言。 提高孩子语文能力,广泛的阅读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孩子说话使用的大多是儿童化的口语,不规范,有时可能会颠三倒四,半天说不到点上。在不断纠正孩子说话的同时,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让孩子广泛地阅读,有助于规范孩子的语言,也就是教他学说话。我们祖国的语言博大而精深,课本中的一篇篇小故事,一首首儿歌和古诗,在教给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观察的方法等知识的同时,其实也在以一种规范的语言教孩子说话,教孩子如何把话说完整,说准确,教孩子如何把一件事说清楚,说具体。孩子从小听到的故事和后来阅读到的各类文章,为孩子积累规范的语言,使用规范的语言说话、习作奠定了基础。 四、习作之前的口述指导,引领孩子一条明确的道路。 我家孩子无论写日记,或完成老师的命题习作或读写绘,在动笔之前,我都让她把她想写的说说。比如,孩子写日记,有时不知道写些什么,我就引导她回忆今天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或犯了什么错误,或看见了什么等,帮她确定一件事。因为孩子所想写的大多的事情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就让孩子把自己经历的事从头到尾说说,当孩子无从说起,或说不到重点时,做家长的就要引领一下,教给她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如“同心协力”这篇习作,我就教给孩子先说在这个游戏开始前你们做了什么?老师说了什么?同学们有什么表现?在比赛的过程中,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比赛完了,虽然没有得第一,你又有什么想法?孩子知道按什么顺序说了,思路顺了,写的时候自然就一路畅通了,文笔自然就流畅。在说的过程中,可做适当的提醒如何详细描述,引导孩子展开想象。 当然孩子在说的过程中,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完全强加给孩子,这样孩子说出来的就不是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了。家长只做引领,帮孩子明确一条道路。我想,时间长了,孩子慢慢就能领悟一些习作的窍门了。 五、指导观察,多多实践,为孩子习作积累素材。 做一个有心的家长,时时处处给孩子创造观察、实践的机会。不同季节的交替,走进自然,指导孩子观察植物的变化:春天路边最早绽开的迎春花,枯黄的草地上首先顶出地面的第一棵嫩芽;夏天荷塘中绽放的荷花;秋天纷纷落下的黄叶,冬天光秃秃的树枝和迎着风雪傲然开放的梅花等等。路上行人的穿着的变化,马夹河的变化等等,让孩子感受不同的季节景色各不相同。夏天来了,带孩子一同在树下寻找知了侯,观察它蜕变的过程;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和孩子一起观察,捕捉,制作标本,感受自然的乐趣。包饺子、做凉菜、洗碗筷等活,孩子想参与,就让孩子干,交给他方法,别怕他给你帮倒忙,这种生活的实践与观察,都会给孩子今后的习作带来信手捻来的素材。 孩子的语言表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首先要有目标,要引领,在我们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孩子在这方面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以上是我指导孩子语言表达的一些做法,可能有些家长方法比我更好,那就让我们相互学习与借鉴,共同探索家庭教育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