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风风火火地来到我的办公室,坐在沙发上心急如焚,不像平时的从容聊天。
她忧心忡忡地问,“你的孩子撒过谎吗?”
我说,“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过。”
问清原委,原来是这么回事。
每天早晨,她都会为五岁的女儿准备一大杯白开水,女儿总是乖乖地喝完。有一次,她听到女儿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我要到卫生间里去喝,那样喝得快,一边拿着杯子慢慢地往卫生间移。然后,女儿高高兴兴的拿着空杯子对她说,我喝完了。后来通过观察,她发现女儿并没有把水喝完,而是倒掉了。
女儿不诚实的行为让她大为不解,她问,“是不是孩子大了都会想出这样的鬼点子来对付家长呢?”
我没有回答,而是问她,“你是不是要求她每天必须喝完那一大杯水呢?”
她说,“是的。”
“那你是怎么对孩子说的呢?”我接着问。
“你必须把这杯水喝完,然后才可以看动画片,否则,就不允许你看动画片。”她振振有词地说。
哦,我明白了。清晨喝水本对孩子大有益处的事让她以家长权威发号施令的方法搞砸了,孩子不情愿又不敢反抗,所以才会想出这样的点子来应付她。
“如果我们局长命令你在下班以前完成一篇报告,而且是用必须来告知你,你的内心会不会出现逆反?即便一篇报告对你来说轻而易举?”我又问。
“清晨起来喝一杯白开水,可以清理体内的垃圾,可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水分,而且我每天早晨都是坚持喝两大杯的。”她列举了一大堆理由来证明她是在为孩子着想。
“作为父母,我们所做的一切当然都是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的,可是我们往往不注意自己说话和做事的方式,而伤害了孩子。你是一个懂得家庭教育的妈妈,你不是经常说要蹲下来和孩子讲话,以求和孩子平等吗?可是,在这件事上,你做到与孩子平等了吗?”
“为什么和孩子说话,我们一定要用“必须”二字呢?为什么当孩子提出要求,我们反对时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不行”二字呢?因为我们只是将身子蹲了下来,并没有从内心里真正尊重孩子,把孩子真正当成朋友,无形中还是在利用家长的权威发号施令。”
“我们家孩子生活在一个充分民主的氛围中,我们从来没有强行要求他做过什么,总是在充分征求他的意见之后再做决定。所以,他不需要撒谎来隐瞒我们什么。”
“你为何不能换种口气和孩子说话呢?先询问一下孩子究竟能喝多少?或者说先允许孩子少量喝水,等她把喝水当成一种习惯后在逐渐加量?”
朋友带着这些建议离开时,已经没有来到时候那么紧张了。不知道我家的方法对她的女儿是否适合?我在等待她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