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再读
--------听新语文阅读模式有感
语文教学有很多种模式,我也听过很多名师专家的课,无论哪一种方式,他们都把读当作课堂的关键。这次林州之行聆听的新语文阅读模式研究也是在强调读:大量、广泛地群文阅读,深入探究地主题性阅读。
我也认为,语文教学的重心就应该是读。陈寿也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遍数多了,自然也就明白了文章的含义。虽然说读很重要,但如果没有灵活、合适的方法,学生也会无兴趣,读不进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采取多样、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书。
一、 让低年级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喜欢上阅读
低年级段的学生年龄小,控制力差,精力集中时间短,因此课堂上应该采取他们喜欢的游戏或活动,来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例如我们现在讲授的拼音知识,内容枯燥乏味,如果只是一遍遍重复教读,学生很快就会跑神,做小动作。如果换一种方式,教完发音后,让学生打着节奏读四声,整齐而又热情高涨,就能把不注意的孩子拉回到教学中来。再如,声韵相拼时,用对对碰的游戏让他们复习巩固,老师说我是b,学生说我是ɑ,组在一起bā bá bǎ bà.这样的游戏可以是面向全体,也可以是指名说。每个孩子都愿意和老师对对碰,快乐而又轻松、有效。教学中还可以用“我来写,我来猜”“开火车”“邮递员送信”等低年级孩子乐于参与的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读书,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二、阅读方法是中高年级阅读的指明灯
在有了一定量的识字后,就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研讨会上陆恕教授讲的要把书读薄,读清,读厚,让我深有同感,也是我力争想要做到的。课文只是一个例子,但怎样运用好这个例子,就需要老师细细备课,深入钻研。一堂课40分钟,如果想把一篇文章所表达的都分析透彻,那就会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通过读把主要的拎起来,抓住关键语句用一条线贯穿,学生就会很容易明白文章的骨架。还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文章的结构图,让文章脉络更加清晰。怎样把书读厚呢?一个句子,一个标点,一个词语,文字背后的含义通过读也能表达和领悟出来。如:“你敢碰我!”简单的一句话,选择不同的停顿和语气,所表达的情感大不相同,这就是把书读厚。
三、给阅读加量
课改要求我们要打造高效的课堂,一节课如果仅仅只读一篇文章,学生的视野就会受束缚,这就应运而生了海量阅读、主题性阅读等给课堂增量的阅读活动。既增大了课堂的容量,又为课文拓展了外延,扩大了学生阅读的空间。
语文,是运用语言的学科,只有大量阅读,一遍遍反复阅读,读明白,读透彻,才能真正积累下来,了熟于心,运用时才会得心应手。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简单些,摒弃繁琐的讲解分析,一读再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