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小红打我,还把我的书扔到了地上。”小丽一边哭一边说道。
“是他先打的我,我从他身边过时他故意跘我一脚。”小红也气呼呼的说道。
“那你也不能扔我的书呀?”
“你不跘我我能扔你的书吗?”
……
两个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得面红耳赤,有愈演愈烈之势…
以上的这种场面做老师的并不陌生,甚至说每天都能在教室或办公室看到,尤其多发生在低年级学生的身上。面对学生几乎每天出现的“较真矛盾”,老师们往往是“各打五十大板”,“敌对双方”最终都成了“霜打的茄子”或无果而终。
这种镜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老师们视为“无聊的游戏”。
有一天,忽然发现一位老教师在处理学生的这种“矛盾”时受益匪浅:
当两位学生气呼呼的来找老师评理时,老师却心平气和的说道:“老师这有一道题,不知怎样解答,你俩能帮老师算一算吗?必要时可以讨论一下。一会儿再处理你俩的事,行吗?”
两个孩子看到老师要帮忙,非常高兴,去帮老师做题了,做了半天,也没算出结果。这时,两个孩子不约而同的讨论了起来,不一会儿,题目有了结果,两个孩子兴奋的走到老师面前,把答案递给老师。
老师接过题,仔细看了看,惊奇道:“你俩真厉害,这么难的题目居然做对了,真了不起呀!”
“咦,差点忘了,你俩不是还有事吗?快说吧!”老师故意提高声调说。
两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像知道了老师的用意,不好意思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