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分享朗读的乐趣吧!
--读《朗读手册》有感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史斯克兰.吉利兰
酷暑时节,翻启美吉姆.崔利斯著的《朗读手册》,扑面而来的全新阅读理念,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研读、学习、反思、感悟。
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朗读教育,是最简单、最有效、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和学习方式。作为家长,其中的几个理念,让我受益匪浅。
人与书并不是先天互相吸引的。开始时,必须有媒介—父母、老师、亲戚、邻居,将书带到孩子的世界。
作为孩子的第一
帮孩子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的最好方式,是与他一对一地相处,这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一对一的散步、一对一的谈话、一对一的阅读,都是与孩子联络感情的最佳方式,也是延长其注意力的最好方式。一对一时,我们可以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谈及某个故事给人的启迪时,孩子可以驱除第三者听到的防范心理,向我们倾诉内心深处的秘密,自然也就延长了他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孩子的专注力,也就是在阅读中通过一分钟一分钟、一页一页、一天一天逐渐建立起来的。我想起平日里和儿子沟通,大多我都会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如果有爷爷奶奶在场,隔代亲的缘故,老人会竭力护短,让孩子弄不清状况,无所适从。阅读也是一样,我们虽然刚刚在一对一地实践摸索中,却已经能深切感知到它的科学性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开始朗读前,一定要提一下书名、作者与绘图作者,不管你已经读过多少次。不要强迫自己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时停下来与孩子讨论。读故事之前和之后的讨论可使孩子获益良多,尤其是故事后的讨论。
在我和孩子的共读中,很少刻意去提起作者及绘图作者。强调一定要提起这些,源于让孩子知道自己读过什么书,读过谁的书,以及此书的绘画作者是谁,以便孩子在脑海里分类鉴赏储存。我们回忆一下自己在给孩子朗读时,是否会不断停下来和孩子讨论或者解释。就我个人而言,在没读到这本书之前,我经常会在半途和孩子讨论。但经过多种科学资料证明,在故事后和孩子讨论,汲取故事的精华,最能增进孩子的语文能力,并收益增倍。可见潜意识中和孩子共读的这些误区,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及时调整。
在家中卧室门后,做一幅读物表,让孩子知道自己已经读了几本书。毛毛虫、蛇、虫子、火车的造型都很适合做这种表,每一节代表一本书,一节一节连下去。
这个建议对于我们每个家庭来说,都值得借鉴实施。特别对于刚开始阅读的孩子,做一幅读物表,让孩子一目了然知道自己读了多少书。让孩子小有成就感的同时,更好地激发他的阅读兴趣。也便于父母掌握孩子读过的书目,随时调配书目的类别,给予孩子全营养的阅读。
此书中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朗读理念,太多太多!需要我潜心研读,用心感悟。以便能及时发现自己给孩子朗读过程中的误区和盲点,抓紧梳理调整,更好的陪孩子阅读。
让我们每位家长携起手来,勇于做孩子阅读路上的点灯人,尽早给孩子进行有效朗读。和孩子一起分享朗读的乐趣吧!
编后记:《朗读手册》是写给校长,老师,家长,儿童阅读推广者的一本“朗读秘笈”。对号入座,潜心研读,你都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