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给教师的建议》(13)(中)
很多年前,我就写过这样一篇文章——《考一分,你也是我的学生》。虽然,我只是普通的小小的老师,但是我自认为在你成长的道路上,我还是充满着正能量,引导你成人成材。所以,当我再次读完《给教师的建议》第13条《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一章后,“考一分,你也是我的学生”的感受更为强烈。
苏老在就知识评定的问题给予老师的第二点建议,就是“如果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情况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我是从来没打不及格分数的”。为此,苏老也给出了给予这条建议的原因,那就是“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心情苦闷和精神抑郁,这种情绪会对学生的全部脑力劳动打下烙印,使他的大脑好像变得麻木起来。”所以,“只有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才是滋养着思想的大河的生机蓬勃的溪流。”
虽然苏老没有明确指出,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尊重学生人格的做法,但是这已经完全明了这种教学态度。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我们知道,学生在人格上,是与教师与其他所有人一样,是平等的。所以,在人格上尊重学生,是每一个老师必备的师德。
陶行知先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所以,作为一名现代教师,更应该充分运用常识教育和激励教育原则,不要吝啬你的表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只是需要我们耐心等待而已。当然更需要我们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这些闪光点无限放大,给予孩子成长的自信与力量,让他们永远抬起头来做人,挺起胸来做事。
苏老说:“我总是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而不会学习,就应当帮助他哪怕前进很小的一步,而这一步将会成为他的思维的情绪刺激(认识的欢乐)的源泉。……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这给每一位老师指明了,我们在做学困生工作的重要途径及努力方向。是的,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我感觉”,使之心智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努力做的。
这又让我回忆起我的学生解乾坤、时路芳。
解乾坤,是我四年级里的一个学生。那个时候,我们还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因为学生的成绩跟老师的积效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个只能考一分的孩子就分进了我的班级。
我这个人自从教学开始,就没怎么在意过孩子的成绩,我的分数观念是:只要孩子尽力了,管他能考多少分。
说实话,这孩子就有考一分的本领,而且每次都是考一分,真得很是邪门。还清晰地记得,这孩子每次的考试卷上都是写得满满的,但是,我把眼珠都快瞅得蹦出来了,也没能再找出第二个对的,因为他的作文题目总是能填写正确,只是不讲究格式,所以我就给他一分。
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告诉他,知识再重要,你学不会,什么都是白扯。能学多少算多少,不想学的时候,咱就睡觉,要不读点课外书,抄写点课文也行。
这孩子听到这倒是很乐意。经过两个多月的督促,这家伙真得进步了,他迷了上阅读,迷上了抄写课文,可以想像,这也是在增进知识啊!
当我面对全班同学对他进行评价时,他笑了。
是啊,给孩子一个全面的、正确的、有分量的、有意义的评价,让孩子找回自信,抬起头来。
有一次,这家伙因为一些事情,被送进校长室,当然可以找理由让他回家,但是作为老师的我,还是经过一番对他人苦口婆心地劝解,把他领回了班。
因为,我告诉他:“考一分,你也是我的学生。”
孩子长大后,我与他只见过一面,他去当兵那年,在路上,他告诉我说:“老师,我要给你写信。”虽然我明知道,收到他的信,机率为0,但是我也为自己能够挽留这孩子在班级里学习而感到欣慰。
还记得时路芳这孩子。高高的个子,不善言谈,很是听话。
刚进班时,她妈就告诉我说,孩子脑子笨,也想让她上好的学校。当时,她入班的成绩,语文21分,数学19分。每一次小考的成绩,虽然都是不及格,但是都在进步,虽然只有几分的进步,但是每一步都能让我感受到她在努力!这样的一个孩子,在期末考试时,仍然以58分不及格的成绩告别五年级的。即使如此,我也在经过努力,给她发了一张“学习努力奖”的奖状。也许这小小的奖状,并不代表什么,但是我想,这至少表达了一个老师对她一年来付出努力的肯定,是对她学习精神的一种鼓励。这更是我对她正确评价、有分量评价、有意义评价的表现。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必须正确的、合理地运用教育教学理念,用尊重、发展的眼光区别对待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所以,我仍然坚持:
考一分,你也是我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