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我仍在成长
韩素静
不想写总结,总觉得不写,我就还可以赖在2013年中,可以继续在2013年的怀里撒娇耍赖。但,看看日历,只剩下薄薄的一页了,我终于知道,不管我写不写,时光还是按照她的步伐不徐不疾地走着……就着2013年最后两天的暖阳,我写下这段话,给2013年挽下一个结,因为2013,只在我的生命中来一次。
2013年,我的关键词是“成长”。
有了前几年的懵懂摸索,有了前几年的左冲右撞,2013,我似乎忽然去掉了懵懂和脆弱,变得清晰而坚强起来。我终于明白:长大,不是你能得到什么,而是你能承受什么;长大,不是别人用什么样的目光看你,而是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长大,不是看生活赠予你什么,而是看你怎么样对待日复一日的生活……长大就是这样,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很多时候,寂寞,是境遇,也更是营养。
2013年,我独自一人抵达了1000多公里外的四川德阳,有了一生中的首次独自外出。尽管最初因为语言不通而找不到接机的人紧张出了一身汗;尽管见到接机人后,接机人粗犷的外貌又把我的汗吓了回去,但好在,我最终还是平安抵达,而后又平安返回。在外人眼里,这也许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对于路痴来说,这确实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一年来,没有先生和儿子的陪伴和照顾,我一人到了河北张家口、四川德阳、湖北武汉、河南周口……这些行程,在历练着我,也在证明着我。
2013年,我成立了工作室,找到了“臭味相投”的同伴,拉起十几个人的手,在成长路上艰难地跋涉。尽管旅途中遇到的风景不一定美丽,尽管中途因风景不美丽而几度想放弃,但好在,静静心,我还坚持了下来。半年的时间内,同伴们写下800多篇博文,我认真阅读并批注了800多篇。刚开始,我留下的多是鼓励,但慢慢地,我留下的更多是思考和质疑。我愿,同伴能够接受这种率性的点评,因为只有质疑,才能引起真正的思考;只有“论争”,才能促使真正的成长。我只愿,我们聚在一起,能够真诚相伴,彼此照亮。真诚相伴,彼此照亮,就是生命对生命最好的眷顾。
2013年,我开始有了质问意识,质问某些书籍,质问某些做法,当然包括以前的自己。我庆幸在四十不惑的年龄,我有了这种逆向思考的意识。这种质问,这种逆向思考,当属于生命的苏醒。生命中不能有狂妄,但也不该只有盲从,做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不仅要有区别于他人的外表,我们更要有独立于人的意识和思想。
2013年,我开始对某些书不屑一顾,也开始对某些书情有独钟。一年内,我疯狂阅读,大量涉猎,往往从一本书中又牵扯出很多本,例如,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的一个课堂实录里,我寻到了郑桂华的《初中教师专业能力必修》,阅读着《初中教师专业能力必修》,我又寻到了《初任教师手册》《教师课堂使用手册》《初中作文实验教程》……就这样,一本书犹如一个引子,可以引出很多本。读书就要这样,不仅读你喜欢的人的书,还要读他读的书。一年中,我读了40多本书,既有《人鸦》《一百条裙子》《夏洛的网》《秘密花园》《小王子》《特别女生萨哈拉》《绿野仙踪》等童话,也有《看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民国范儿》《2012年中国随笔年选》《2012年中国散文年选》《2012年读库》中的某些或散文或小说;当然,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育教学类书籍上:《优秀是教出来的》《给教师的一百零一条建议》《语文教师能力必修》《今天怎样做教师》《请让我慢慢长大》《回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化教育》《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跟窦桂梅学朗读》《教育自传》《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用生命润泽生命》《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我和学生谈爱情》《我的阅读观》《教师阅读地图》等或技巧或案例型或分析型教育类书籍。阅读让我明白:书籍尽管不能直接帮助你解决问题,但总能给你提供一个更好的角度。值得庆贺的是,除了广泛阅读,我在阅读深度上也有了提升。2013年,我加入了一个共读群,硬着头皮跟着一群教育痴人提升,上半年啃读了《教学机智》,下半年啃读了《教学勇气》,同时,我也带领我的成长共同体再次重新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等经典书籍。这些书籍,让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生命里有了这些书籍的沉淀,我觉得呼出的气息都不再一样,我愈加相信:人可以把书带到任何一个地方,书也可以把人带到你想抵达的目的地!
2013年,我当然不会舍弃文字——那些独属于心灵的独语。雪小禅曾说:“写作对于我来说是精神鸦片,心灵得到慰藉,是如影随形的一个东西,随笔表达了我孤独的内心和我文字的特质。更多的时候是我通向内心的一张护照……”只不过,在大量阅读之后,我开始质问自己:专家的书已经摆在了面前,你还有再写的必要吗?但,写作的冲动总是不可遏制,一年内,我写下了近26万字。26万字中,有听课感悟、儿子成长记录、自己对生活对教育的零散的感悟。以前写文字,我喜欢让故事说话,但现在,我更喜欢让思想说话,我不再满足于文从字顺,不再满足于堆叠出来的所谓的文采,我终于知道,文字是有生命的,不是你想着怎么去装扮她,而是你应该怎么还原她的真实的貌相。越来越不喜欢繁华似锦的文字,也许,那些如诗的梦,那些如梦的诗,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心境,已经都在时光中飘散了吧!
2013年,我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做公益事业:仍然陪伴几个孩子一起成长,其中一个孩子已经以优异的成绩被高中录取,另外三个也即将升入初中,随着年级的升高,我知道压力会越来越大,但,我不怕,压力也是动力。2013年,我还和众多资助者一起,在某农村小学给孩子们搭建了一座内有三万余元图书的书屋;2013年,我外出做了多场公益讲座,有人提出要求,我尽量满足,因为我知道,“给”永远比“拿”令人幸福,“给者”永远比“拿者”更强大。
当然,2013年,我也有小小的收获,一年来,我外出讲座17场,发表了42篇文章,大约5万5千字。更令人欣慰的是,因为文字,我从《教师博览》的作者,成长为《教师博览》文摘版封面人物;因为文字,我从最初发表千字文的小作者,成长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16位知名青年班主任讲演录》中一名八千字的作者;因为文字,我由最初某杂志的作者,成长为该杂志某栏目的组稿人;因为文字,我由《教育时报》的领奖者,成为该报社的评委专家……我知道,这些荣誉,有报刊社工作人员对我的认可和偏爱,但我更知道,这里更多的是期盼和激励。
这些,是看得见的收获,看不见的,是我的心胸变得越来越宽广,我的微笑越来越从容,在文字中行走,人定会越来越淡定,越来越从容。
……
2013年,和一本本书相遇,和一个个同伴相遇,和一篇篇文字相遇,感谢温暖的相遇和相伴,感谢更多的前行和思考,感谢更多的陪伴和鼓励。2013年,我骨子里无所求,但我每天都在努力,无所求的是世俗的荣誉,努力丰腴的是精神世界……
2014,我依然期待,期待能够在工作之余,依然能够一如既往地读我想读的书,写我愿写的字;我更期待,期待在闲暇的时刻,去看好看的片,去听美妙的歌,去饮清淡的茶,去睡懒懒的觉,甚或再发发憨憨的呆,之后继续减我胖胖的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