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郭老师和二年级十四班孩子关于阅读的对话作文

2018-05-27 
郭老师和二年级十四班孩子关于阅读的对话今天课间操后,我和孩子们边吃加餐边聊天。我问大家,平时读书的时候

郭老师和二年级十四班孩子关于阅读的对话

今天课间操后,我和孩子们边吃加餐边聊天。我问大家,平时读书的时候都遇到了哪些困难,需要郭老师帮助,今天可以跟老师说一说。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不认识字!”是呀,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量有限,生字生词不就是拦路虎吗?谁知问题刚刚提出来,马上就有孩子充满信心地说:“有办法!我们可以问不说话的老师——字典。” 这个办法立即得到大多数孩子的赞同。毫不奇怪,苏教版第四册语文书培养孩子们的第四个好习惯就是“勤查字典和主动识字”,我们刚刚学过,而且要求孩子准备两本字典,一本放在学校的桌斗里,一本放在家里的书桌上,这样在我们学习时,遇到生字可以随时查。为了帮助孩子们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每天上课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孩子自主学习,他们查起字典来一个个乐此不疲。

“如果遇到的字不认识,不会读,用什么方法查字典呢?”见孩子们提到了查字典,我可不能轻易放过,我得考考大家。有孩子举手:“用部首查字法。”刚才还有一个孩子脱口而出,“音序查字法。”这时吐了吐舌头,显得很不好意思。“是呀,因为你不知道它怎么读才要查,怎么能用音序查字法呢!”

“那遇到不理解的词该怎么办呢?字典里只有字没有词呀!”“也有词典,我家里就有。”我连忙把话接过来:“有一种词典叫做现代汉语词典,查的方法和字典一样,以后老师也会教大家使用。”听说我会教他们,孩子们显得很满意。

“不过,在只有字典的情况下,一样可以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你们想知道这个方法是什么吗?”“当然想!”我可要卖卖关子了,因为这个方法一句话说不清,我只好说,那你们就耐心等待,等老师教你们练习一的时候自然就明白了。

现在我就要把这个方法写下来,爱浏览博客的孩子可以一睹为快哟。

练习一里面有这样一道题目:

结合句子给小猴讲讲生字的意思。

1、  小象夜里发烧,大夫检查他的口腔,发现喉咙又红又肿。

2、  小象家的囤里盛满了粮食。

3、  小猪睡得正酣,小象背着粮食来敲门了。

这里面的“口腔”、“粮食”、“酣”、“敲”都是小猴看童话时不理解的词。我们查字典时会发现一个字有多个义项,我们要结合语言环境选择正确的一项。例如“腔”在字典中的义项有两个,结合语言环境,我们应该选第一项:动物身体中空的部分。“粮”字在字典中也有两个义项,我们结合句子应该选择第一项:可吃的谷类豆类等。“酣”要选它的引申义:尽兴,痛快。“敲”要选它的本意:在物体上面打,使发出声音。

其实,老师还有一个法宝,就是不用字典词典也一样能知道这个词和这句话的意思。有时候,我们在外面看书,手边没有字典词典,我们该怎么办呢?很简单,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有一篇怀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写的,有这样一段,非常典型,我们就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学习。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读这段话的时候,很多孩子不理解“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的意思,其实不难,我们只要把文章上下联系起来读就明白了。文章中说“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你看,

“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不就是对囫囵吞枣的解释吗?“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不就是对“张冠李戴”的解释吗?人写文章往往是这样,自己就对自己写出的词作出了解释,所以说,只要你用心去读,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就会明白的。阅读一点都不难,只要你用心,答案就在书里。

    孩子们,今天聊天的时候,因为时间关系,老师不能给你们详细讲解,读了这篇文章,你们明白老师的意思了吗?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