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在书香的芳菲中采撷如蜂作文

2018-05-19 
在书香的芳菲中采撷如蜂教育时报以“我的成长”为主题,举办“最具成长力的教师”征文评选活动,我没有合适的博客

                   在书香的芳菲中采撷如蜂

教育时报以“我的成长”为主题,举办“最具成长力的教师”征文评选活动,我没有合适的博客文章参赛,最近工作忙,鲜有时间打字,但自从看到活动主题之后,无时不在反思自己十多年的三尺讲台之旅,忙里偷闲时于脑海中梳理经年的耕耘,努力在良莠细辨中披荆斩棘出一条继续成长的“羊肠小道”。获不获称号不重要,思考本身就是成长的绿色通道,这恐怕也是时报此次活动的愿景。

在书香的芳菲中采撷如蜂,我操起心爱的“土琵琶”,老调重弹。

是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俗即大雅,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熟不拘礼地忽略掉的。读书是教师群类成长阶梯中的花香满地、溪流淙淙的最美丽相伴。在通往成功峰顶的踽踽独行和汗流浃背中,在成绩与挫折、快乐与沮丧、坚持与放弃的纠葛中,曲径通幽处,唯有书作伴。

读书伴我成长,如你如彼,老生常谈,且常谈常新,都是因为不可或缺。没人能绕过“开满鲜花的月亮”,在黑暗过后理所当然地见到黎明——书籍是你生命成长中开满鲜花的月亮。

做教师之前我读过能够找到的所有名著。那时大学期间六十分万岁的旗帜鲜明的口号回扣给我更多的阅读时光,现在想起来,那段时光是美好的,对现在是重要的。那时的教师们鲜有传授方法比传授知识重要的理念。我在文章写作原理、美学概要、哲学概论的枯燥课堂上潜心阅读,与前辈先贤和时尚佳作做心灵交流。难得的是,这样的阅读给我今天的职业带来充分的营养,而那时的课堂同我的一知半解将永远尘封在学历的档案袋里。

做教师之初,同一位中年教师交流,我说自己还在阅读,读书同呼吸一样的如影随形。中年教师吃惊地说:真难得,真的不容易。那时我就纳闷,读书是曾经读过书、尤其是教师日常生活的常态,怎么会变得如此神秘和高雅哪?不是我的问题,就是社会的问题。

我的语文课因为有了阅读的支撑显得是丰腴华润、有血有肉。总能得到听过课的领导的好评:有思想,语言流畅优美,知识丰富。这样的评价带给我阅读很好的暗示,我就一路坚持读了下来。在习以为常滋生的平淡和心气浮躁蔓延的倦怠的日子里,爱面子是一种多么可贵的情操。

那时读书没有什么刻意的选择,偏重文学、哲学的多。当时有句话叫语文教师要当“杂家”,“杂家”读的书当然要“杂”。北大教授孔庆东说过:读书人要读天下之书,不要限制自己的方向。文科人要读理科书,理科人要读文科书。左派要读右派书,右派要读左派书。只卖“大葱”的人,不能说自己是“卖菜的”,只读某种书的人,也没有资格说自己是读书人。

但教师不能算是纯粹的读书人。时代召唤教师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专业化引导教师读书不仅要读书,还要有专业化选择的意向。专业化选择阅读让教师会教书教好书,非专业化读书让教师会育人育好人,这也是我读出来做出来的一点感受。也就是说:作为专业成长的教师,先把学科相关的书读好,然后逐步扩大阅读的边界,让知识结构变得丰满与立体。

说来惭愧,我系统读教师相关专业的书(除了语文学科外),是从做了父亲之后开始的。带着初为人父的兴奋与甜蜜,好像面对一个硕大鲜美的蛋糕干咽着吐沫无从下口,突然觉得以前积累的所有的教育常识都那么浅薄与丑陋不堪。于是买来蒙台梭利、知心姐姐、刘亦婷、卡特维特、周洪等等一大摞来读,没想到读出了滋味,一路下来从好月嫂读到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学读到心理学、哲学。

好似醍醐灌顶:做好父亲一定要做个好教师,做好教师一定要做个好父亲。我在书香中采撷智慧,在亲子关系中获得启迪,在教书的实践中获得成长。

两年前,我终于让内隐的对心理学的喜爱找到了一个宣泄口,两个月的突击通过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考试。从此,我多了看书的理由,心里更加踏实。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构建的个人专业成长与发展的知识结构更加明晰,我在读书中感悟,在感悟中读书,做教师就多了底气,是读书带给我精神的丰盈;多了自信,读书让每个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多了矜持,读书才明白无知者无畏……

古人说:一天不读书,心源如废井。还是孔庆东说:“过去中国人见面经常打招呼说:‘吃了吗?’将来希望人们见面时都打招呼说:‘读了吗?’——读书没啥了不起”。读书让教师成长,读书没啥了不起,成长也没啥了不起。教书本身就是平凡的了得起的职业,有心人会在默默无闻中默默地读书,不知不觉地成长,这样的“心”何尝不是事业心。

我会在书香的芳菲里默默地采撷,如辛勤的蜜蜂,酿给自己和孩子们香甜的密。

嘿嘿,老套的结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