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脚步“喜洋洋”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千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
本节课学生经历了数数的过程,认识了计数单位“千”,理解了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课堂上,我不但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心理的愉悦程度,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学生在“喜洋洋”、乐陶陶的心情中自主成长。
一、借助实体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件中小正方体这一素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一千,实现了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过度。
但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充分感受和体验,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二、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喜洋洋”的学习。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题,教师成为学生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教师应选择以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为主要教学手段,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尤其是课上不仅让学生听、看,还要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喜洋洋”地学习!
本节课我就把学生的数学活动设计成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拨出一千,自然渗透“十个一百是一千”。理解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还“创造”出一个新的数位,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制造思维障碍,突出教学重点。
本节课我在两个地方设置了障碍。一是让学生拨出一千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拨法,然后我设疑,都是拨一千,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拨法呢?学生通过说理由,明确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加深了对一千的认识;中间有零的数的写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这里,我故意出示两种不同的写法,让学生思考交流,从而在思辨中明确了道理,巩固了写法。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发挥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喜洋洋”的迈开成长的脚步。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一些细节的地方处理不是很到位。所以,希望自己也能“喜洋洋”地迈开成长的脚步,努力争取下一节课能了无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