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开学,学生课桌上已摆满了各种资料书,种类繁多,无论是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的答案,还是课后作业的答案,无不涉及,给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节省了老师解惑的时间,看似两全其美,果真如此吗?
君不见课堂上老师刚一提出问题,学生便会不加思索地对着资料书念着标准答案,有时候连答案也念不流畅;君不见老师刚留了作业,学生便不停地查阅资料抄答案,甚至把答案的题号抄错就不知道;君不见老师一测验,有些学生失去了资料就不知如何是好,就好不出好成绩。凡此总总,就可以看出学生过分依靠资料书,不动脑筋思考问题,导致不会解决问题,更不能对知识灵活运用,所以考试成绩就不理想,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恰当地使用资料书。
如何使用呢?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来做:
一、资料书的使用,要与预习同步。新课之初,学生们要预习课本,对本节课有个初步的了解,思考一下本节课的重难点。在预习的基础上,可以先依靠资料书对自己不懂之处进行补充,如果对资料书的讲解还弄不明白,就是本节课要掌握的难点了,也是你本节课最要认真听的主要内容了,而资料书上反复强调的就是本节课的重点。这样,通过资料书的补充,你就很快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了。
二、资料书的使用,是课堂的延伸,可为课堂提供触类旁通的平台。上课老师讲解时,学生要随着老师的思路运转大脑,听懂之后可以借助资料书用同类型的题检验听课效率,再根据稍微变化的题型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之目的,切不可上课时不听课,全看资料书,结果就如猴子下山丢了西瓜捡芝麻,这就得不偿失了。
三、资料书的使用,是复习的深化,可开阔视野。除了一些练习题和例题外,资料书上还有丰富的课外知识,有些是有趣的故事,能增加文本的趣味性;还有些是课本知识的延伸,能开阔你的思维,增长你的见识。文科的资料书提供有关课文相联系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有些理科的资料书提供稍有难度的解题技巧或习题,更好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在对本节或本章内容全部掌握后,再进行一些难题的补充,是对知识的深化,是对大脑的进一步开发。
资料书作为课本的辅助手段,它的作用是很大的,只有恰当运用,才能为你的学习推波助澜,使你更上一层楼;否则,就成了培养懒惰的温床,使你的大脑呆滞失去活力,学习收效甚微。聪明的你,学会用资料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