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下册
◆课程类型:八年级物理必修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物理》
◆授课时间:50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赵少波
◆授课对象:郑州市第九十二中学八年级学生
【课程总目标】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2、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3、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4、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课程内容及目标详解】
1、第六章 电压 电阻
内容标准: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3)会使用电压表。
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5)☆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6)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活动设想: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
第七章 欧姆定律
内容标准:
1)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2)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3)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4)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5)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活动设想:
1)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画出电阻随电压变化的图线,并进行讨论。
2)调查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应用、安全用电的意识。
第八章 电功率
内容标准: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4)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5)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6)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7)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8)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活动设想:
1)调查常见电器的铭牌,比较它们的功率。
2)学读家用电能表,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
3)调查当地近年来人均用电量的变化,讨论它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
4)研究电冰箱内外的温度差与所耗电能的关系,提出节能措施。
5)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第九章 电与磁
内容标准:
1)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2)用绝缘导线、铁钉、铁片等自制有线电报机。
3)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使用电磁继电器。
4)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5)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6)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探究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7)科学探究实例及活动设想:
科学探究的问题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老师提出的,可以是《标准》所要求的科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标准》科学内容有关的交叉学科的内容。科学探究的形式有课堂内的探究性活动和课外的家庭实验、社会调查及其它学习活动等。
☆影响电磁铁磁强弱的因素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
内容标准:
1)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设想:
1)调查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内容与教学安排
开学第一课时:和学生分享课程纲要及作业考评等情况。
教学内容: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一、学习内容、课时安排--------(9课时)
第一节 电压 ————-----1.5课时
第二节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5课时
第三节 电阻---------1.5课时
第四节 变阻器-----1.5课时
复习和总结--------1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二、时间:2012年2月7日-2011年2月29日
三、周次:第6周-第9周
四、练习(不包括单元测试 下同)-----5次
第七章 欧姆定律
一、学习内容、。课时安排-------(14课时)
第一节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5课时
第二节 欧姆定律-----4课时
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4课时
第四节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5课时
复习和总结-----1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二、时间:2012年3月1日-2012年3月30日
三、周次:第9周-第13周
四、练习-----5次
第八章 电功率
一、学习内容、课时安排------(13课时)
第一节 电能------1.5课时
第二节 电功率-----1.5课时
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2课时
第四节 电与热-------1.5课时
第五节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1.5课时
第六节 生活用电常识 ————1课时
复习和总结------2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二、时间:2012年4月1日-2012年4月24日
三、周次:第13周-第17周
四、练习----5次
第九章 电与磁
一、学习内容、课时安排----(10课时)
第一节 磁现象----——--1课时
第二节 磁场---————-1课时
第三节 电生磁-——— ---1课时
第四节 电磁铁-————---1课时
第五节 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1课时
第六节 电动机 ————1课时
第七节 磁生电---------1课时
复习和总结----1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二、时间:2012年4月25日-2012年5月14日
三、周次:第18周-第21周
四、练习---5次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
一、学习内容、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1课时
第二节 电磁波的海洋-----1课时
第三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1课时
第四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二、时间:2012年5月15日-2012年6月8日
三、周次:第21周-第22周
四、练习----5次
期末复习
一、课时安排-----(10课时)
二、时间:2012年6月9日-2012年6月24日
三、周次:第23周-第26周
【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1、教材:对教材进行校本的二度开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速。
2、练习:课本后的“思考与练习”,“目标达标检测”。
3、实验室: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发实用教具,以提高实验和探究性教学的效率。
4、其它资源:
网络:如校信通、师库网、班班通等。
期刊:《课程·教材·教法》,《物理导学报》等。
自制:根据需要本教研组制作的图片、录像、实验模型等。
二、实施手段
1、学案:编制学案,基于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学案的体例结构分为:表现性学习目标、学习建议、课前准备区、课中学习区、课后互助区,通过学案对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
2、实验:完成省教学指导意见规定的6个必做实验。
三、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因课时限制,该教法用于主干知识的课堂教学。
2、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小课题的探究、调查、活动、实验等。课堂外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培植合作的意识,习得合作的方法和技能。
3、模型方法:以模型来表征概念、判断、推理过程,对核心的概念、原理、规律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构建实物模型、具象模型和思想模型加以解决。
4、讲授和训练:精讲主干知识,精炼结构化知识,练习以节为单位,通过全批全改及面谈和笔谈,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四、教学反馈
1、课堂反馈:主要是通过观察/问答/交流/操作/考试等途径来实现。
2、课后反馈:主要是通过校本作业/报告/问卷调查/访谈等途径来实现。
五、整理与复习。以核心概念、原理、物理过程为核心,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以典型例题为载体,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掌握方法。
【评价】
一、学生成绩认定的评价指标及成绩来源
学生成绩认定的评价指标,由学习过程和单元测试成绩两项构成。
1、学习过程。由学习态度、作业情况、课外实验探究三项构成。
(1)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的构成要素:①预习情况(预习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课前准备区,课本);②课堂学习状态(笔记/参与/问答//讨论/合作/实验);③学习笔记(课堂/课后)。学习态度的评定等第:①优秀;②良好;③合格;④需努力。
(2)作业情况。作业的构成要素:①是否上交;②是否独立完成;③是否错题纠正;④是否有测试分析报告。作业的评定等第:①优秀;②良好;③合格;④需努力。
(3)课外实验探究。评定等第:①凡完成课外探究任务为合格。②多做一项或一个实验探究为良好③能将课外探究发表到网络或征文获奖者为优秀
2、单元测试成绩。
单元测试成绩的形式:卷面测试,自主命题。
单元测试成绩的评定等第:①年级前50%者,优秀;②年级前51%—70%者,良好;③年级前71%—95%者,合格;④年级后5%且不及格者,需努力。
二、学生成绩认定及结果处理
1、学生成绩认定。学生期末物理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测试成绩×60﹪。
2、总评成绩不合格者,需要补考。
三、实验技能测评及结果处理
1、实验技能测评形式:学校统一组织实验技能测试,按省市教研室规定的测试要求测试。
2、实验技能测评等第:①P等(通过);②E等(未通过)
3、实验技能测评等第为E者,补考,通过者获P等。
学生的参与过程与态度情感作为评价首位,设置“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