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走进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作文

2018-03-20 
走进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去年读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斑羚飞渡》和《狼王梦》,便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些动物们。今年暑假
 

 

走进沈石溪的动物小说

去年读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斑羚飞渡》和《狼王梦》,便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些动物们。今年暑假放假前,考察了一下,感觉他写的的《再被狐狸骗一次》和《最后一头战象》都是中短篇动物小说,写的很吸引人,孩子们一定喜欢,征得了孩子们的同意,便推荐他们假期里读一读。翻开这两本书,细细品读一个个动物故事,竟时时被这些动物们的举动感动着。

一、爱,永恒的主题。

大文豪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一个母鸡也会做的事情。”显然高尔基说这句话是为了说明人类在教育孩子时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知识,但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不正说明爱是整个生物界永恒的主题吗?我们还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这句话用到动物身上更是准确无误呢。我们走进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就会时时感悟到动物身上这种坚毅的父爱,伟大的母爱。

先来看《再被狐狸骗一次》中的狐狸父亲,为了不让我伤害母狐和小狐,先是故意装着被藤蔓绊住了腿,重重地跌了一脚,跌伤了腰,崴着了后腿。见我识破了它的小伎俩,并且向它的巢穴树洞逼近,便装着口吐白沫,叫得愈发悲哀。可惜“我”被这只狐狸爸爸骗过了一次,不再上当。狐狸爸爸见此情形,竟然纵身一跃,向一棵小树撞去,一只耳朵豁开了,右脸从眼皮到小巴被粗糙的树皮擦得血肉模糊,然后它又把前腿内侧和胸脯上的皮撕下巴掌大的一块。当我再次向树洞窥伺时,它为了吸引我的注意力,不断地撕脸上和胸脯上的伤口,弄得满身是血。见我仍然没有离开的意思,它突然举起一只前腿,将膝盖塞进自己的嘴里,用力咬断了小腿,并且用力撕扯把它向拆零件似的拆下来了,露出了白森森的腿骨,血喷射而出,把一片青草都淋湿了。当“我”终于被它的行为所打动,放弃了它的孩子和妻子后,它挣扎着顽强地朝树洞背离的方向奔跑。当它听到母狐报来的平安信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做出要蹿跳的动作,却栽倒在地,再也没有爬起来。狐狸爸爸死了,因流血过多死了,为救它的孩子和妻子死了。有谁读了这个故事,不被它那伟大的、崇高的、如山的父爱所感动呢?

再来看《给大象拔刺》,一根一寸长的铁钉扎进了小象的足垫,几天过后,整只脚肿得发亮,伤口发炎溃烂,散发着腥臭,已不能行走,但靠动物们自身的办法已经没法治疗。象爸爸和象妈妈竟然到大路上“劫持”了我这个赤脚医生,给它的宝贝治疗。当我战战兢兢给小象拔出了铁钉,小象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它们才丢下我,簇拥着小象进了树林。一个多月后的一天下午,这一家子竟然给我送了一只比冬瓜还大的野蜂窝,里面蓄满了金黄色的蜂蜜。这对为了救孩子的聪明象爸爸妈妈,不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吗?

还有那只瞎眼狐妈妈,为了让孩子能在残酷的大自然里学会生存,为了不让儿子成为窝囊废,明明知道自己死去了丈夫,再离开儿子只有死路一条,可它依然把儿子赶了出去,并且采用拒食的办法向儿子表明自己坚决的态度。儿子离开了,可它却停止了呼吸。

还有那只棕熊妈妈,自己深受重伤,腹腔完全被剖开,肠子流出了体外,但为了才四个月大的女儿,它咬着牙把肠子塞回肚子里,用两只前掌捂着肚子,直立行走,忍着剧痛,找到“我”后把“我”带到了孩子的身旁。此时,棕熊已经有气无力,流出来的肠子在它面前堆得像座小山,嘴里涌出一团团血沫。它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可它却死死地盯着“我”不忍闭上眼睛。当“我”终于明白它的意思,把小熊罩在自己身体底下后,它才使劲伸出舌头,把小熊的绒毛舔得油光水亮后,才安详地闭上了眼睛。这又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我们不能不对它的举动生出由衷的敬佩之情。

动物尚且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自己的孩子?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才呢?

二、规则,永远的信守。

我们总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其实整个生物界只有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可惜的是,有不少时候,我们自以为最聪明的人类反倒不如动物们懂得这点规则。

十字路口的红灯亮着,但如果没有摄像头拍照,时常会有司机径直而行;行人、自行车、摩托车不用担心会被罚款,所以就大胆了许多,不在划定的白线后面等绿灯,非得往前走个一两米不可;横穿马路,翻阅护栏者也不乏其人。

还是看看动物界中的狐狸吧。这些年,由于自然生存环境被破坏,许多狐狸从森林搬到了城市郊区居住。据科学家调查,仅纽约市郊的垃圾场、下水道、废弃的旧房里就居住了一万多户狐狸居民。开始时,狐狸不懂交通规则,乱穿马路,常常惨死在飞驶的车轮下。但很快,狐狸就学会了看红绿灯、走横道线。它们耐心地等在路边的树丛里,等到红灯变成绿灯时,才不慌不忙地从人行横道线穿越马路。到2004年,事故发生率降到了零。有一次,市郊某路口交通指示灯出了故障,红灯一只亮着,迟迟不变绿灯。两个小时后,当故障排除,红灯终于变成绿灯后,让所有在场的交警目瞪口呆的事发生了:路边冬青树丛里蹿出两百多只狐狸,浩浩荡荡地穿越马路。这些狐狸有的已经在路口等了两个小时,看不到红灯,便宁可长时间等待,也绝不去违反交通规则,真称得上是遵守交通规则的模范了。

我想,读了这段文字,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我们的行为了?狐狸都知道保护自己的生命而不去闯红灯,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狐狸就能把事故发生率降到零,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遵守规则,把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降到零呢?规则,是我们应该永远信守的啊!

三、生存,永久的目标。

每个人、应该说每个生物来到这个世上,首先都是为了生存。特别是近些年来,“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这里的“以人为本”我的理解不是说自然界的一切都为人类让步,人是世界的主宰,而是说“生命”为本,既然来到这个世上,就首先要好好活着,生存,是所有生物永久的目标。

来看沈石溪的两个有关的故事。

最能打动人心的要算是《斑羚飞渡》的故事。当一群斑羚被一群猎人和一群猎狗赶到了悬崖绝壁时,面对两山之间6米宽的距离,斑羚们无论如何靠单个的力量都不可能飞渡而过。但在头羊的带领下,它们自觉地分成了两拨,年老的一拨,年轻的一拨。一老一少组成一组,少的先飞奔而跳,老的紧跟其后,当年轻的斑羚跳到四米左右的距离,身体开始下倾时,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正好落在年轻斑羚的蹄下,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年轻斑羚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一下,在空中再度跳起,成功落到了对面的山峰上,而老斑羚却摔下了山谷,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了一条生存的道路。如果不是这种特殊方式的飞渡,这群斑羚就只能“全军覆没”了。

《瞎眼狐清窝》更能表现这一生存的法则。尽管被清出窝的小红狐有十分之三会死于非命,但它们的爸爸妈妈却绝不生出一丝一毫的怜悯和同情,都变得铁石心肠,把子女赶出家门。如果子女重返返回,它们就像对待私闯领地的侵略者一样,凶神恶煞似的将子女咬得抱头鼠窜。也许我们觉得太残忍,但是作为一只小狐,如果在幼年跨向成年的转折关头没有被清过窝,没经历过被驱逐出家的苦痛,也就没有浪迹天涯的冒险,也就不会有用生命做抵押的开拓,也就不具备独立的生存能力,永远长不大,永远是个废物,只能被生活无情地淘汰。红狐这种残忍的清窝习俗,实在是为了种族的延续啊!

看了这个故事,首先想到的是西方国家把孩子养到18岁,就算尽完了抚养义务,以后的生活就得孩子自己打拼了,所以西方的孩子总是比我们的孩子独立性强。然后又想到了我们东方国家现在的“啃老族”。别管孩子多大,在父母眼里,他永远都是孩子。上大学理所当然得管,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还得管。可问题是,第一,现在的工作不好找;第二,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放不下面子,待遇低、辛苦的工作不去做,因此在家里悠然自得地做起了“啃老族”。我们家长们的态度是,既然孩子没有工作,养着孩子也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我们的这些“孩子”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意义上的“长大”呢?“啃”一辈子父母吗?我们父母养他们一辈子吗?我们老了,不在了,他们怎么办?他们的下一代怎么办?在自然界中,生物的进化一直遵循着“适者生存”这条规律,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为了下一代,为了下下一代,我们做父母的该“狠心”的时候也得狠心呀。

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从动物们的身上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也算是收获颇丰吧。

   走进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作文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