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让他们看一看,我是怎样同每一个儿童交往的。而主要的——我要使他们了解,他们的孩子在班上,在同学们中间是怎样学习和生活的。这样,家长们就能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对教师的信任和信赖……
这是苏联继苏霍姆林斯基、赞可夫之后的杰出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在《孩子们,你们好》一书中谈到“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时说的话。
这是个很好的办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曾采用这种办法,邀请家长朋友来听课。
3月10日,我和孩子们将一起“解决问题”,有点儿难。于是,9日晚上,我邀请家长来学校听课——家长朋友好:明天讲解“解决问题”,有点儿难,如果有空,欢迎第二节8:40到教室听课。
但效果甚微,到来的家长寥寥无几。
我常常思考:“家校联手,共育英才”,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家长为什么不善于来学校和老师交流、沟通呢?是什么原因让家长望而却步呢?
有些妈妈觉得很自豪,因为她们从未跨进过学校的大门一次,她们甚至连自己的孩子上学的那个学校在哪儿也不清楚——这全靠她们有一个好儿子!
可喜?可悲?好儿子的标准是什么?成绩好,常考100分?难道说,妈妈不想知道孩子在学校除了学习外还做了其他什么事儿了吗?安静,不惹事儿?难道说,妈妈不想知道孩子在学校是如何和其他小朋友相处的吗?
在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中,学校只做一件事,这就是:给家长通报关于他们的子女的学业成绩和品行,指示家长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并且,这种通报和指示只有在某个学生犯有某种过失时才有必要。我们可以看到,妈妈们多么不愿意为了领受教师的教训而到学校去,爸爸们也坚定不移地回避与教师见面。
见到家长,我们就没有其他可说的吗?见到家长,我们只会充当告状的角色吗?但,孩子们出现什么问题,我们不给家长说,又给谁说呢?说是要说的,千万千万一定要注意说话方式:态度温和,语气舒缓。缺点要说,优点更要说,实心实意为家长排忧解难。不歧视,不讽刺,委婉的建议更容易让人接受。
那天,见到了王子健妈妈,获知王子健在家里做作业不专心,写不到5分钟,就会跑出来,给妈妈说上几句话。这种现象和我们在课堂上发现的一样:上课爱说小话,听讲不专心。王子健妈妈很着急,询问我该怎么办?
告诉他,写完作业,再说其他的事。
说过多少遍了,不管用。
你可以让他自己根据作业多少、难易程度,规定多长时间写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可以适当奖励。
奖励什么呀?
根据孩子喜好。比如,陪孩子散步,玩耍,给孩子讲故事……
孩子不喜欢看书,怎么办?
想让孩子看哪本书,你可以先看。陪孩子玩耍时,你可以给孩子讲讲你看到的内容。在关键时刻,停下来不讲,吊吊孩子胃口,让他到家里自己读。
嗯!
平时,孩子做完作业都干些什么?
我给他买有卷纸,让他做卷纸,学到哪做到哪,同步的。
不必要天天都做。如果孩子当天的作业做得很好,说明孩子当天学的知识都掌握了,就不用做卷纸加强练习,可以玩了。如果当天作业做得不好,错误很多,就说明孩子当天学的不扎实,需要加强练习巩固。让孩子懂得:要想休息,要想玩耍,要想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上课就要专心听讲,把知识学好,学扎实。
对。
孩子很聪明,现在所学的知识对于他来说,不成问题。对于他来说,重要的是养成了多少好习惯,而不是这道题会不会做。
……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它需要尽人皆知。年轻的妈妈们和爸爸们,如果不是在与我——他们的孩子的老师的交往中,不是在我的课上,学习教育他们的子女的现代教育的初步知识,那么到什么地方去学习呢?
我深情地呼唤您——家长朋友,请来到我的课堂!我一定会在课堂上显示出我——作为一个教师——对儿童的忠诚和教育的技巧。
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