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为快乐而读书作文

2018-03-11 
为快乐而读书喜欢读书,闲来无事随手拈来的总是书。自己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思考了很久,写下了这个题目。的确
 

 

 

为快乐而读书

喜欢读书,闲来无事随手拈来的总是书。自己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思考了很久,写下了这个题目。的确如此,回忆我三十多年的读书生涯,读书,似乎都是为了追逐快乐——追逐阅读的快乐,追逐生活的快乐,追逐工作的快乐。

人生中第一次接触的书是《唐诗三百首》,那是我上小学二年级时父亲拿给我的。酷爱古文学的父亲让我背诵的第一首诗竟然是崔颢的《黄鹤楼》——一首七言律诗!现在时过三十年我依然清楚的记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才知道,这首诗可不简单,它把大诗人李白都给吓住了。据说,当时李白来到黄鹤楼,看到眼前波澜壮阔的情景诗兴大发,正准备赋诗一首,一抬头看到了崔颢的题诗,顿时垂头丧气。最后,李白只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想来父亲可能是太偏爱这首被称为“唐人七律之首”的诗篇了,根本不管我当时只有七岁,哈哈,好的东西就是愿意和女儿一起分享。就是这种“无厘头”式的分享,竟然打开了我的阅读之门,我爱上了阅读,并一发不可收。

感谢阅读,十年后,幸运的我如愿以偿的当上了从小就梦寐以求的小学教师,站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可是,我与书的距离却渐行渐远。

工作了,挣钱了,终于独立了。天天不是和同事逛街,就是手捧一本言情小说或时尚杂志做着白日梦。虚无中,感觉自己很不快乐。生活不快乐,浑浑噩噩,没有了年轻的朝气,和同学见面完全没有了上学时伶牙俐齿带来的自信;工作不快乐,课堂死气沉沉,似乎只是填鸭式的一言堂,总得不到学生的共鸣。这与我理想中的教师生活大相径庭。此时的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叶浮萍,根茎皆无。

为什么会走入这样的境地?

孔子云:君子务本,本立则道生。当我正飘拂不定的时候,反复读着这句话, 我扪心自问:自己的“本”在何处,何时立“本”?那枯燥的课堂,那些难以管理的学生,让我辨别不出任何的方向,我心中的那些快乐呢?
    直到有一天,醍醐灌顶似的,我蓦然醒悟:我的“本”就是自身的底蕴啊!

一个老师,特别是一个语文老师,要不断成长,不断发展,不断超越,他的底蕴,他对事业的爱就是他最为根本的东西!毋庸置疑我对职业的爱,因为这是我的理想所在,那么,我缺乏的只是底蕴——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它!是它制约着我的专业成长,是它夺走了本应有的职业快乐。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开始读书!当务之急,恶补专业书!

从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到名师教案、教育杂志,只要能找到的我都读。

因为需要,因为饥渴,我每天读得不亦说乎。原来觉得枯燥无味的东西,越读越觉得经典。其实,不是仅仅是心态的变化,而是这些书籍本身就是学术精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美国海姆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着这些书就像与这些名家在交流、切磋。

“学然后知不足。”读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工作不快乐的原因。作为一名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我上课的教案是照搬教案书上的名师教案,名师的教案是针对他的学生设计的而不是我的学生;名师备的课是他对课文的解读,是他自己的见解而不是我的。一切照搬的课堂怎么会有生机,怎么会有共鸣,怎么会有碰撞呢?这样的课堂自己怎么会享受到教的快乐呢?再说班主任工作,这应该是一项最有成就感的工作了,教师运用自己机智、方法,恰当的处理班级事务,应该经常沉浸在成就与幸福中的。可是,由于缺乏方法,再加上年轻气盛,不能以理服人,学生经常和我顶撞,班级管理让我苦不堪言。

对症下药。找到原因后的我从模仿名师的方法入手,就是这最简单的、最笨的学习竟然让我经常尝到工作中的快乐。我读书学习的热情更高了。

慢慢地单纯的模仿已经不能满足我对课堂的期望了,我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同样是上课,为什么名师们随心所欲、挥洒自如、乐在其中,而我辈却时常手足无措、焦虑不安呢?还是底蕴!看样子,只是单纯的阅读专业书籍是不够的,应该像那些名家一样博览群书才好啊!

于是,我的阅读又上了一个台阶。我开始涉猎非专业的书籍。古今中外的名著,能读进去的都读。另外,我又捡起了自己最喜爱的古典诗词,不仅自己欣赏背诵,我还经常带领学生一起诵读。读着、背着,学生的积累增加了,师生的关系融洽了。我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上去了,并经常在学校举办的“古诗文诵读大赛”、“作文大赛”等各种比赛中名列前茅。我开始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

不知不觉中,生活在读书中也发生了变化。新生代的语文名师王崧舟先生说的好:“我始终觉得,对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读书,一个人的心灵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读书的结构,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从根本上说就是他的读书境界。”调整了自己的读书结构之后,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变了,变的积极了,变的上进了,变的开朗了,变的热爱生活了,仿佛刹那间,生活一片艳阳天。

深一脚浅一脚的探索着,十几年过去了。从懵懂的青年走到中年,从最初的无以应对到现在的开始享受课堂,享受工作,享受生活。我知道,我最应该感谢的就是——书!

“一字一世界,一书一天堂。无意证菩提,随性见慧光。”

我读书,我快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