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这是一节有效的思想教育课
这一期,学校为了学生的吃饭问题,费尽心思引进了贵州的餐饮公司,设备齐全,桌椅全新,挺让我们为之欣喜、激动的。
可学生们众口难调,这不,中午做了捞面条,里边还有肉,也算可以了,可几个男生随便挑了几下,甚至看了一眼,就愤然离席,非要嚷着出校门吃饭,还大声嚷嚷饭菜难吃,难以下咽,看到他们的表现,我很生气,也很伤心,不知这些孩子到底心里在想些什么?经过我的反复考虑,我还是决定给他们上节思想教育课。
我神色严肃的告诉孩子们:第一。你可以回去问问,你家在外打工的大人吃的都是什么?在建筑工地干活的匠人吃的是什么?他们是挣钱的人,可却舍不得花钱?你们是花钱的人,花着父母的血汗钱,却挑三拣四,埋三怨四。现在不努力,将来吃的不一定比现在的好!第二,全校这么多人,这么多老师,都能吃,为何你们不能吃?校长、书记都在吃,老师都在吃,你们不能吃,为何?到底是真的饭菜难吃,还是自己太挑剔?第三,你是富二代吗?家庭条件真的很好,吃穿真的总是一流,即使家庭条件好,也要适应这个环境,这是个大家庭,不是你家,你想吃啥,就做啥?第四,学生时代就是受苦的时代,就是经受挫折的时代,把学习放在了第一位,把做人放在了心上,就不会产生这么多琐事,这么多抱怨!高中学校更大,人数更多,饭菜更不可能顿顿都合你胃口,你还如此任性!
然后我又给孩子们念了两篇《意林》上的短文,一篇是《孩子,我花的是自己的钱》,内容是中国家长们拼的就是孩子,再穷不能穷孩子,一切为了孩子。而西方对孩子非常苛刻、吝啬。很多孩子从小穿的是亲戚朋友的孩子穿小的衣服,上学后的每个月的零花钱和年龄相等,譬如九岁的孩子九欧元,15岁的孩子15欧元,只能买一个精致的日记本或者一个比萨饼。如果想买奢饰品,就要课外打工,如送报纸、发广告、餐馆洗碗等。上初中的孩子,无论离家多远,都是自己骑自行车,风里雨里,家长有车也不接送。他们认为孩子是社会的,不是私有的,如果教养方式不当,将来势必给社会和他人带来麻烦。可中国的家长,像我们学校,离家几里地,家长就接送,一个山里的孩子走几里地算得了什么,可家长就是如此溺爱!
另一篇是《你不知道他们有多煎熬》,里边有很多为现在很著名的成功人士的煎熬:俞敏洪连考了三年大学,郭德纲饿的没招用BP机换了两个馒头,韩寒的退学,马云的求职,谢霆锋小时候父母离婚,自己独自去日本学音乐,抱着吉他睡在街上,余华把小说投遍全国大小刊物,却收到来自各地的退稿信------他们那时,远不如人,可现在,他们成了万里挑一的人。他们的特点是一直在努力,受尽非议,却毫不动摇。可我们,受到一点点挫折,就想放弃,不受任何的煎熬,怎会成功?
一节课,我是絮絮叨叨,说个不停,不知孩子们是否听了进去,不知孩子们是否引起了反思?我真的希望这些没有受过任何苦,长在蜜罐里的孩子们能够反思自身,能够变得懂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