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这样复习总相宜(不得不读)作文

2018-02-28 
不管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每当进入倒计时,学生们的心情也变得极为复杂,真可谓“数年寒窗苦,只待今朝试”,

 

不管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每当进入倒计时,学生们的心情也变得极为复杂,真可谓“数年寒窗苦,只待今朝试”,其紧张和压力也往往达到最高值。怎样才能在考试前复习好,以便在考试中拿一个好的成绩呢?我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在这里有这么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克服考前易出现的几种不良习惯
1、做难题。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考前复习得很不充分,所以在考前仍然要他做大量难题。事实上,这样是有害无益。一来会影响孩子的自信,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孩子不由得会变得心中无底了。二来会打乱孩子的整个思路,使孩子无暇整理自己的思路,到了考场上头脑易发生混乱。三来会耗费大量精力,使孩子得不到适当的休息,造成大脑过度兴奋,到了考试时则有可能使你感到疲劳,力不从心了。

2.开夜车。有些家长只怕孩子考不好,让他在考前拚命抓紧时间,可谓是分秒必争,常常是挑灯夜战。其实这种提前兴奋是非常危险的,它很有可能使孩子陷入身心疲劳,还会使他思维不清晰,出现生物钟紊乱的现象,第二天勉强起床,毫无食欲,昏昏沉沉,怎么能答好题呢?

3.看弱点
有些孩子在平时觉得自己还可以,但到考前几天发现自己的弱点:这些字词怎么没印象,这个题还不会做,这个公式还没有背上……于是便重新开始复习。一旦进了考场必然大脑乱作一团,原来会的知识也记不起来了,一走出考场,什么都想起来了,可为时已晚。


所以,在考前无论发现了什么弱点,都不要过多地去想,要有一个平常心:反正已复习这么长时间,该掌握的大概都掌握了,没有掌握的着急也来不及了.不可能什么都会,只要正常发挥,就不会有大问题.现在是复习已掌握的知识的时候,而不是再学习新知识的时候。

 

第二、要科学安排好考前一周的复习
考前的复习与平时的学习,其策略是有差别的,具体来说考前的复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一个短期复习计划
制定复习计划,首先要考虑到考试的顺序,即复习的顺序应同考试的顺序一致。不要愿意复习哪科就复习哪科,喜欢哪科就复习哪科。应该先考虑最先考试的那一科,再去复习下一科。

2.确定考前复习的侧重点
在考前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把所学的内容都面面俱到地复习一遍,所以这时的复习应有侧重点。哪里是自己的生疏点,哪里是自己容易忘的,最好多看看。

3.阅读以前的各科考试试卷
通过阅读以前的试卷,可以了解命题的规律,这样为自己的复习提供一定的线索,还可以考出自己容易做错的试题,以便巩固一下,在期末考试中不在出错。


第三、要保持考前最佳的身心状态
考前的临考状态,包括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两个方面。要想精神饱满地走进考场,必须身心两方面都达到最佳状态。

1、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要对自己要有充分的信心,就是要树立一个“信念”,即“我一定能考出最佳水平”,这并不是盲目乐观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使人乐观、勇敢、有效地面对各种困难。

还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考前对“能不能考出好的成绩”这类问题不要想得太多,应把思想集中到复习及答题中去,使自己以平和的心态走进考场。

不要过分关注周围人的言行,老师、家长、同学这个时候的话,有的是鼓励,即是有些言辞过急,也是善意的,这个时候,要让孩子多往好处想,不要老想着某某那样说是不是看不起我之类的事,考好了,是他的实力,是老师和家长的骄傲。


2、要保持最佳的生理状态
考试期间保持最佳的生理状况,也是决定考试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考前如何调节生理状态呢?
这就要求让孩子保持原有的起居和规律,不要贪黒起早;避免疲劳 ,劳逸相结合,是一个最佳的学习方法;防止考前暴饮暴食,按原来的饮食习惯就行了,适当增加一些营养,相信会提高孩子的各个方面;晚上能让孩子散散步,思想上放松一下,可以减少他的压力,以便考场上释放他的能力;晚上洗温水浴,让孩子全身放松,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满意的。

以上是我的一些建议,望诸位家长补充。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