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与孩子的交集
家长来信:
“暑假已经过去一半多了,可随着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增长,我们之间变得越来越无法沟通,我问一句,他答一句,我不问,他从不多说一句话。更可恨的是——他的回答每次几乎都是两个字。我问他今天补习班学习如何,他说‘还行’;我问他看篮球比赛有什么感受,他说‘挺好’……但我看他平时与同学聊天时,他的话很多,并且聊得津津有味的。真不知道如何才能打开他的‘话匣子’!”
这样的情形很多家长遭遇过,这样的苦恼很多家长也有过。孩子在同学、朋友面前侃侃而谈、眉飞色舞,可回到家就冷若冰霜、少言寡语,简直判若两人。孩子视同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的至亲为陌路,这不能不令人伤心和苦恼。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给出的答案是——与家长没有共同语言。
家长无不希望缩短与孩子的距离、扩大与孩子的交集,从而找到与孩子谈不完的话题。那么,这样美好的愿望如何才能实现呢?
首先,家长要努力逾越“代沟”,缩短亲子间的距离。代沟的产生往往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你往后躲一步,我往后避一步,距离就远了。而你向前走一步,我向前上一步,距离就近了。山不过来,水就过去。家长要主动走近孩子,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尝试接纳并深入了解。这样,除了和孩子谈论学习,家长还能找到可以和孩子谈的话题,或者说家长能挖掘到孩子愿意开口谈论的话题。
其次,家长可以把孩子的朋友变成自己的好友。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朋友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不要轻易抨击、嘲讽孩子的朋友,不要限制孩子与朋友的交往。如果,对孩子的朋友有看法,家长可以委婉地指出来,加以引导。对孩子的朋友要热情,尤其是孩子的朋友来家玩时,家长要尽量热情招待。接到孩子的朋友打来的电话或是见面打招呼等,家长都要表现出愉悦。和孩子谈论他的朋友时家长尽量用欣赏的口吻。人以群分,对孩子朋友的欣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孩子的肯定。了解孩子的朋友,也就多了一些谈资。
再次,家长要增加与孩子共同做事的机会。一同旅游、一起做家务、一块锻炼、一起看电影等,在这共度的时光里,家长少训斥打击,多引导放手,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培养多种能力。在共同做事时,家长营造轻松的氛围,主动和孩子聊聊自己的少年时光,聊聊自己的想法,这也能拉近亲子间的关系。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或许不是孩子不愿说,而是家长没有找到打开“话匣子”的合适的钥匙。那就让我们努力扩大与孩子的交集,找到更多“投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