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时,在校门口一个熟悉的身影向我招手,定眼一看原来是张欣的妈妈。张欣是我六年级时的学生,家就住在我们学校的家属院里,她的很性格内向,平时也不爱和父母交流,成绩一般。看到我她的妈妈笑脸相迎和我拉起了话。
“白老师,现在有个事情想请您帮忙呢。张欣在家两天了不想上学,你看这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呢?怎么会这样?”
“她也不说原因,就是一让她上学她就哭,好说歹说就是不听,快把我急死了!”
“那下午有时间了让她去我办公室,我开导开导她。”
等到下午,也没见到张欣的身影。
第二天,她的妈妈又来找我,说张欣不肯和我交流,说除非到我们班来做我的学生才肯上学。听了这个条件我有点犯愁了,帮孩子输导一下心还是可以的,但是要是转到我们班就有点困难了。一是,学校有规定不能随便调班,二是现在学校要质量,多一个待提高生就意味着成绩的较量,犹豫再三我没敢答应,让她明天来找我。看着张欣妈妈失望的眼神我心里有了一丝愧意。就这样矛盾了一天,分数质量是生命,孩子是未来,学校规定是法律。到底孰轻孰重?把孩子接回来不但违反学校的规定而且更艰巨的任务是帮她疏导心结,提高成绩。我知道教育理想和教育现实是有着一定的差距的。可怕的分数是我把孩子拒之门外的主要原因。一时间我为自己的自私和冷漠感到发指。最后,我的教育理想最终战胜了我的自私冷漠。
第三天,张欣的妈妈又来找我,说孩子的情绪还是很有波动,家人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唯一的希望就是我了。我答应了,决定把孩子接过来。张欣的妈妈满含歉意的连说感谢。上课铃还没打,张欣的妈妈就早早的在楼梯口等着了。看到孩子充满希望又满含惧意的灰色目光我心里充满怜意,不知道孩子这几天是怎么抗过来的。见到张欣我充满惊喜的说道:“张欣,你来了!”顺势拉起了她的手,对她的妈妈说:“您先回去吧,张欣就交给我了。”就这样,腼腆的张欣被我的手拉着向班里走去。
霎时,我感觉孩子的未来就攥在我的掌心里,我里的那个小手是那么的柔弱,我的大手是那么有力!
霎时,我感觉自己当初的犹豫是多么无知,无论什么时候,孩子的未来都要摆在第一位,因为人的一生是不会走回头路的,孩子的人生也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生命!
后记:
张欣进班后我们进行了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并且给她派了优秀生做同桌。从点滴做起激起她的生活激情和学习兴趣。让她自信的立足于班集体,让她能尽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合新的生活。在几次简短的沟通后她现在的精神状态很好。希望她能永远微笑的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