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可以这样复习
上午,我们听了一节物理复习课,然后针对这节课,针对物理课的复习,组织了认真的讨论。
观课是一面镜子,不仅照授课人,还照观课人,在镜子面前,我们看到了很多平时感觉不到的问题,你有,我有,大家都会有。
比如,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一直反反复复地照本宣科;比如,教学目标凌乱,重点不突出,教师一直在匆匆忙忙地“满堂灌”;比如,教师领着处理试卷的方式,念一题分析几句,公布答案,强调几句,注意这个地方,小心那个地方……
凡此种种,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效能低下,身心疲乏。
那么,物理复习课究竟该怎样上呢?
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琼斯想在客厅里挂一幅画,请朋友来帮忙。画已经在墙上摆好,正准备钉钉子,朋友却说:“这样不好,最好先钉上两块木板,再把画挂在木板上面。”琼斯认为这个主意很好,就请朋友去找一块木板来。
木块很快找来了,可惜稍稍大了一点,需要锯掉一截。于是他们四处找锯子。找来的锯子太钝了,需要锉一锉,于是他们找来了一把锉刀。锉刀没有柄,使用不方便,朋友就去附近的灌木丛里寻找一棵小树做锉刀柄。朋友砍小树时,发现琼斯那把生满铁锈的斧头需要磨一磨,又找来磨刀石。为了固定磨刀石,必须制作一个固定木架。为此,他又去一位木匠家借固定木架。这一去,朋友再也没有回来。
琼斯估计三天之内不能指望朋友帮他挂那幅画,就自己动手,一边一个钉子,将画钉在墙上。下午,琼斯在街上遇到了这位朋友,他正在帮木匠从商店里往外拖一台笨重的电锯——为了做磨刀石架,他们得将一棵大树锯开。
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我们发现很多时候老师们上复习课目标性不强,常常忘记自己设定的目标,底线是什么?能提高多少?错误的认为这也重要,那也重要,这也该讲,那也该讲,总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学生下课好好消化消化。
结果呢?如此复习,匆匆而过,优等生不用听已经会了,中等生听了依然迷迷糊糊,后进生听了也白听。什么都讲,等于什么都没讲;什么都重要,等于什么都不重要;下课好好消化,等于永远没时间消化。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2006年,主人公就是高考战神王金战,那年他女儿参加高考,他女儿的数学成绩从没有超过120分,最怵头的是概率和解析几何。
如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使他女儿以147分的高考数学成绩 ,成功被北京大学录取,其实平时因考前王金战的辅导和有针对性的复习,让他女儿提高了27分。王金战把近几年全国的高考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把概率的题目精选了八个题目,把解析几何的题目精选了六个,最后两天让孩子来做。做对的题目就过了,做错的地方进行认真讲评。第一天,集中完成了概率的八个题目;第二天解决六个解析几何题。在第一个题思路上,女儿就卡了壳,王金战给她梳理了一番后让她做,结果她在做题的过程中,由于计算能力不过关,又做不下去了。王金战给她又疏导了一番后,让她重头再来一遍,并要求她一定要把这个题做到底。第三遍,她一气呵成,然后长出了一口气,说:“嗨呀!解析几何我找到感觉啦!”以后的题目就越做越顺,到最后一个题的时候,她说:“我不做了行不行?”王金战问:“为什么?”她说:“我给你讲讲思路。”结果她把思路从头说来,说得非常清晰。王金战跟她说:“今年你的解析几何绝对没问题了!”
为什么想起这个故事?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的任务是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协助而不包办,引领而不代替,是教师领着学,帮着记,抽要点,理思路,训练答题,一起巩固的过程。
因此,我的观点:我们做教师的,复习的时候,头脑要有知识树,手边要有典型题,心里要有学生底儿。
知识树指的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整理,实现新旧知识,同类知识,对比知识的联系。学习的过程就是构建的过程,零散的知识就像苹果,只有回到了苹果树上,才容易被识记,容易被轻松调出使用。而这种知识树的构建,一定是刻在学生头脑,而不是黑板上,教参上,必须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自识记。
典型题是教师复习的根,也可以是切入点,从问题入手,通过审题分析,刨根问底回到知识体系,到苹果树上看苹果,然后把需要的苹果取过来使用。当我们把螺钉全部卸掉了,还发愁不瓜熟蒂落吗?所以,我们需要借助典型题,把知识融汇贯通,在练习中理解,在练习中消化,学而时习,学以致用。
心里有底儿,指的是知道学生的底儿,熟知学情。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这话说着容易,做着难。全班五六十个学生一起上课,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分层教学?
对好学生来说,助人就是助己,给同伴讲题的过程,纠错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己把知识融汇贯通的过程,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所以,我们在给优等生压担子,增加高难度训练,吃小灶,进行个别指导的同时,要请他们做“助教”,做“小老师”,替老师给大家讲,帮老师给合作伙伴讲,甚至于帮老师挑选和设计练习题。
对中等生来说,目标是咬住老师思路,跟上老师节奏,低起点,小步子,多动手,快反馈是他们的需求。他们需要动手实践,需要消化时间,需要解疑释惑的协助。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是以中等生的接受能力为教师授课节奏的,我们的复习课,需要及时地反复记忆,迅速地练习巩固,需要老师等一等,给他们想的时间;问一问,给他们巩固时间;做一做,给他们消化时间;议一议,给他们举一反三的时间。
对于差等生来说,目标是保住底线,在协助下攀升,量力而行,课课有收获,节节有提高。我们大可借鉴一下复式教学和过去的私塾模式,有一些教学环节,如果参与也是白参与,干脆就不要参与,组织他们做一些基础的,适合他们的。针对差生学习不主动,很多时候,他们需要的是保底部分一个一个过关,错误纠正一个一个检查。
总而言之,对复习课,我们倡导目标具体明确,过程重在参与,教师精讲少讲,学生多练巧练,颗粒归仓课课有实效,举一反三重在给方法,是帮助学生学,而不是为了教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