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小学一年级,“读”占鳌头作文

2018-01-23 
文/张春芝在十七的教学生涯中,一直有一个愿望,从一年级开始起步,逐年级教学。可这么多年来,一直未曾如愿。如
 

文/张春芝

在十七的教学生涯中,一直有一个愿望,从一年级开始起步,逐年级教学。可这么多年来,一直未曾如愿。如今有一机会,给一年级的一个“小豆芽”做家教,我没加思索的就答应了。

说实话,刚一去给这个孩子上课,还真有点不适应。什么都得从头开始,拼音已经学过了,但是还是在拼读的时候会出现问题。这倒还不是很可怕,可怕的是在学习小课文的时候,小家伙竟然一个字一个字的指着读,还不能完全流畅的成句阅读。按理说,一年级的小朋友应该很善于“唱读”的,这么简单的几句话,虽然已经学过将近一年的时间,但也不应该这样进行阅读。一个月的补习之后,我深有感触----小学一年级,“读”占鳌头。

教高年级语文这么多年来,一直有些问题很是疑惑,如:为什么高年级以后,孩子们上作文课总是喜欢老师给造作文、出例文,这跟孩子在低年级段不肯张开嘴读书,应该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什么越是到高年级,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越差,不知道从何说起,不知道说什么,站在台上,舌头打结,嘴就结巴,看来这跟孩子在低年级不肯出声读书,没形成语感,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什么高年级以后,孩子的理解能力并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预定目标,看来与孩子低在年级段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由此可见,孩子在低年级,形成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小学一年级,“读”占鳌头。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从古到今,朗读在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孩子很快形成语感,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它能够培养孩子领略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语文味在哪里?在文本中,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在朗读里。”的确,朗读可以使人感受,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是再创造。朗读是活的。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认真阅读,充分阅读,用心阅读,是不容忽视的。

备“读”。

“会读书的人不仅要看到纸面上的东西,更要看到纸背面的东西。”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具有看到“纸背面”的能力,即读懂文字所包含的意思。只有老师能品出味儿,才能教出味儿。才能把课文读“活”,教“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理解课文,形成能力的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点拨的。因此,在给这个小家伙辅导阅读的时候,我把重要的一环放为备课。备课的关键是如何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内容有朗读的兴趣。根据课文的内容,我采取了不同理解课文的方法。

根据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在备这种类型的课题时,我有时是根据字形,讲解有意思的故事,有时是根据词语在不同的语境展现不同的意思讲解,有时还通过孩子自己动手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进行讲解,孩子对这种类型讲解,接受得较快。在实际讲解过程中,孩子会通过朗读及动手,对此产生兴趣,理解课文,培养语感。

联系上下文通过重点句子理解课文。这是理解课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备课时,主要是由浅入深、全面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重点句子,有利于孩子对整篇课文的理解。在实际讲解过程中,孩子会通过朗读重点句子,分析重点句子,产生成就感,增强阅读的兴趣,感知课文内容,培养了语感。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学习离不开生活,阅读理解是要以生活为基础的。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积累进行阅读理解。在实际讲解过程中,孩子通过阐述以往的生活经验而对课文产生兴趣,从而对课文的理解会有更深切的感受,进而培养语感。

在备课的过程中,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不断地反复地阅读课文,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便形成了一定的语感,即培养了孩子的感知力。同时,也让孩子慢慢地爱上的朗读。

拓“读”。

课本是学习的载体,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依据。孩子更多的则是把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学习实践中去。因此,把这些死知识变成活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我是这样通过朗读完成这种飞跃的。

在给孩子辅导字词句段的过程中,我时常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让孩子通过听、说、读的训练,提高孩子的能力。例如,我们在复习《秋娃娃》一课时,我就是这样设计的:

1、复习课文《秋娃娃》

孩子读课文:“秋娃娃,好心肠,摘下树叶写信忙。写给谁?给大雁,快快动身飞南方。写给谁?给松鼠,快快准备过冬粮。写给谁?你我他,多穿衣服别着凉。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读课文后,让孩子讲一讲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在这里“秋娃娃”指的就是秋天的树叶,这是秋的使者,从而让孩子知道,从自然界的一些事物的变化,我们就可以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让孩子讲一讲自己在秋天里都干些什么,玩些什么,还会看到些什么,同时能想到些什么?这样不仅仅让孩子通过读,说,完成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接下来,我让孩子依照课文的这种写法,说说秋娃娃还会把信写给谁?让他们去干些什么?孩子说:写给农民伯伯,让他们抓紧时间准备丰收的工具;写给老师,让他们迎接我们上学;写给妈妈们,让他们为我们小孩子准备过秋的衣物;写给自己,让我们快快乐乐地去上学……这种训练就是对朗读进行的延伸训练。适时地我又夸奖孩子,也成了小诗人。孩子对课文的朗读兴趣又浓了一些。

最后根据秋天的变化,我给孩子带去一篇小作文:

秋天来了,树叶变黄了。黄黄的树叶随着风儿飘到我家的房子上,飘到大地妈妈的身上,还飘到小河里。看小河里的树叶多像一只小船啊!

秋天来了,玉米成熟了。看,庄稼地里的一棵棵玉米多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等待着农民伯伯的检阅;一个个玉米棒子,长着红胡须,正等着农民伯伯把它们掰下来呢!

秋天来了,孩子上学了。天高气爽,凉风习习。我们小孩子开学了。这时,我们穿上干干净净的秋衣,挎着漂漂亮亮的书包来到校园里,走进教室,好好学习!

秋天来了,我爱秋天!

我先给孩子读两遍,然后让孩子说说写了哪些内容,最后让孩子拿着小文自己读一读。孩子通过阅读,对秋天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课文的阅读兴趣也就更深了。

在拓展阅读的时候,这种听读训练,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选择优美的片断,可以即兴写文,让孩子通过听说读的训练,对朗读材料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同时对课文也有着浓厚的阅读和探究意识。同时,也让孩子慢慢地爱上朗读。

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要注重读的训练,让孩子给朗读插上翅膀,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阅读的情感,培养孩子阅读的感知力,让“读”字独占鳌头。

“教学千法读为本。”朗读使我们的课堂趣味横生,生机盎然,魅力无穷!小学一年级,“读”占鳌头。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