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愉快的进餐时光
昨晚,正准备吃晚饭,峰的妈妈打来电话:“余老师,几点放的学啊?他现在还没有回来。中午回来的就比较晚,我吵了他两句,他很不服气。午饭都没吃、、、、、”峰的妈妈是个语速很快的人。
我说:“按时放的学,你别急!说不定一会就到家了。上午可能是抄数学题晚了点。等会峰回来了你先问问是不是路上遇到什么事了。回头我再问问他。另外,我建议你别在餐桌上‘吵’。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谈。”
正说着,电话那端峰的妈妈告诉我峰回来了。
挂了电话,开始我的晚餐(名副其实的“晚”餐)。估计峰他们也开始吃晚饭了吧!不知他们上午的悲剧是否又上演。真希望他们也能享受这段愉快的进餐时光。
在餐桌上教训孩子的家长恐怕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能碰头的时间多是在进餐时。好不容易逮住个机会,家长自然要体现一下家长的威风。有时,家长好心“盘问”一下孩子的表现,给些忠告或警告。而有些时候,家长已经从老师同学那里掌握了可靠的“情报”,自然要教训一番。家长越说越生气,孩子越听越窝火,于是,有的摔筷子,有的摔碗,闹得不欢而散。
看过《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人一定记得小林宗作校长先生 ,他总是提倡“慢慢嚼啊!”鼓励孩子们在进餐的时候讲一些有意思的话。他觉得进餐应该保持愉快的心情。孩子们品尝着“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有说有笑,这样的时光孩子们怎能会不喜欢呢?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那什么时候可以教训或教育孩子呢?我想胡适母亲的做法也许可以借鉴。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望一眼。”“犯的事小,她就等到第二天早晨天刚亮时把我叫醒。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犯的事大,她要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
希望所有的家长和孩子共同用餐时其乐融融,不仅享受着美食,也享受着这精神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