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该不该这样记
新学期开学不久,从孩子爸爸的嘴里得知,儿子在学校受批评了。原因是课堂上只顾记笔记,不好好听课。
得知这一情况,我陷入了反思。
点点从上一年级起就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书上从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干干净净,总是又写、又涂、又圈的。他为此还征询过我的意见,问我会不会批评他不爱惜课本。我记得当时并没批评他,反而还为此表扬他,认为他记笔记是一个好习惯。
三年级时,他记笔记更加上心,还记出了新的花样,把便利贴都用上了,每当书上的空白地方记满时,他便把课堂笔记记在便利贴上,然后再粘贴在课本上。语文课本简直都快要被他记满了,到处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便利贴也贴的到处都是。我发现后,很是惊讶,想不出他是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记下这么多的要点的。当时就曾问过他,有没有因为记笔记而耽误听课,他回答说没有,还说老师表扬了他,全班同学都在向他学习,都开始购买便利贴往书上粘贴。
点点三年级时的笔记:
我听了之后便不再说什么了,心想孩子爱学习、记笔记是好事,只要不耽误听课就由他记吧!甚至后来还有不少家长夸赞他,说他会学习、会听课,学习用心。
升入四年级,他仍保持了这一习惯,我本不以为然,没想到真的出了问题。老师既然反应了他上课的情况,说明这种记笔记的方式真的影响到听课了。孩子爸爸也很是生气,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顿,告诉他,笔记不是越记越多,而应该是越记越少才对。
我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记笔记本身是一件好事,俗话说"心记不如带墨","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老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得再清楚,如果学生不记下来,过些时候还是会忘记的。所以很有必要把老师课堂上讲课的重点、难点、要点记下来,这样才便于日后的复习与巩固。所以,记笔记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那些一学期学完了,课本还是干干净净的孩子的做法不值得效仿和提倡。
其次,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记笔记,能处于动脑、动手、动耳的最佳学习状态,可抑制"思想溜号",使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学会记语文笔记,能为他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其它各科的学习打下基础,便于自学能力的形成,更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当时受益,而且能终生受用。所以,点点从小记笔记我一直是很赞成的。
再次,记笔记固然重要,但是方法更加重要,若方法不得当就不能充分发挥记笔记的优势,反而会影响学习。我认为不妨把笔记分为三个阶段来记。第一阶段是“课前预习记”。这一点,点点的班主任王老师就要求的很好,她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都要进行预习,并且做到“一读(读课文)、二标(标出自然段、生字、生字的音序、音节、部首、为生字组词)三圈(圈出文中出现的生词)、四问(就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五查(查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与资料)”点点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的确都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做的,所以每次预习功课后,他的书上都会做很多的批注,这一点我很赞赏。比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课时,点点专门查阅了作者巴金的生平介绍,认真地抄写在了书上,第二天上课时,老师提问巴金的代表作,点点便很流利地回答了出来,为此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想想这全是他提前预习的功劳啊!第二阶段是课堂听课记。这个阶段很重要,要带着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边听课边记。一定要掌握记的时机,分清哪些是该记的,哪些是不该记的。老师讲课都会有重点,凡是老师反复强调的,或是提高嗓门,加强语气点出的内容,多是重点内容。就语文课而言,课文的中心思想、文章结构、写作手法、关键字、生僻词等都是该记的。预习中自己不懂的问题,课堂上老师解答了,也是该记下来的内容。切不可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只照抄照搬老师的板书也是不正确的。点点的错误就出在这第二阶段,他应该专心听讲,瞅准时机记笔记,不应该为记笔记而记笔记。学习好不好,不是看笔记记得多不多。我想点点大概是三年级时听到的夸赞多了,就越发来劲儿了,认为记得越多越好吧。第三个阶段是课后巩固记,课后要整理笔记,对课文中已经解决了的疑问要追记,对因为老师讲得太快而没有来得及记上的部分要补记,甚至还可以记些拓展的知识或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这个阶段,学生等于又复习了一遍所学的知识,不但加深了记忆与理解,还使自己对课文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这个阶段点点做得还是比较好的,他经常会在写完家庭作业后整理书上的笔记,再把一些自己认为的要点或感兴趣的知识记在书中。记得他在学习完《观潮》这篇课文后,老师让他们续写课文的结尾,点点写道:“‘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看着这宽阔的江面,我的心中也像滔滔的江水一样澎湃,不禁感叹:‘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啊!’”我夸他写的好,句子用的妙,他告诉我,那两句诗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当时他赶快用脑子记了下来,课后补记在了书上,没想到续写结尾时派上了用场。这不正体现出了补记的重要吗?
最后,我想谈谈记笔记到底是像点点这样越记越多,还是该像他父亲说的那样,越记越少。其实,他们二人都对,这不过是学习的两个过程而已,会学习的人总是可以把学习内容先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由薄到厚,是学习者不断思考补充、发问的过程。而由厚到薄,则是学习者善于归纳和总结,明确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我希望点点能够很好地把握这两个过程,把知识学到家,真做到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我找了个合适的机会,语重心长地和点点谈了自己对记笔记的看法,对他记笔记过程中的错误和缺点给予了指正,我希望他能把记笔记的好习惯保留下去,但是更要学会科学地记笔记,不能因为记笔记而影响了听课。
最后,我摘录《道乐吉学习方法》的一歌谣与大家分享:
课前要预习,听课易入脑。温故才知新,歧义见分晓。
自学新内容,要把重点找。问题列出来,听课有目标。
听课要专心,努力排干扰。扼要做笔记,动脑多思考。
课后须复习,回忆第一条。看书要深思,消化细咀嚼。
重视做作业,切勿照搬抄。编织知识网,简洁又明了。
以上仅是我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