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观察”展开翅膀飞起来
(作文两地书27)
【哈哈来信】
小城老师:
我知道,面对着学生作文难的现状,语文老师也是良策不多。为了让学生积累素材,大概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加强阅读。就说“观察”吧,尽管老师讲了很多观察的方法,可很多同学还是领悟不深,并没有重视观察呀。看着树叶发呆,它也没什么变化;盯着鱼缸出神,几条小鱼在无聊地游动着;瞅着小猫睡觉,自己也会打起瞌睡来……到底怎样观察,才能够有趣味有收获呢?带着这个问题,哈哈来请教小城老师了。老师一定有奇妙的方法向我推荐,所以,先谢谢老师的教诲了!
你的学生 哈哈
11月3日
【小城说雨的回信】
哈哈:
你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老师要谢谢哈哈。因为“怎样观察,才能够有趣味有收获”,是大家都非常关注,也应该关注的问题。我可以谈谈我的观点,不过丑话先说在前面,我的方法既不奇,也不妙,哈哈千万不要失望啊。
书归正传,咱先看看曹文轩教授对这个问题的说法吧:
“一个傻瓜是不会观察的,而一个白痴的观察永远是无效的,就像用空木盒子当电视看,能接收到信号吗?没有知识就像是空木盒,所以,观察和积累的前提是有知识、多看书,当你的知识储备达到了一定的量,你就会观察和积累了。”
我想从三个方面,围绕“观察”这个中心话题,来解读这段话:
一、为什么傻瓜不会观察? 答案:目中无物!
所谓不会观察,是指,仅仅看到事物本身——如看到一只鸟,眼里就只是一只鸟,至于鸟长什么模样,是什么鸟,傻瓜是不会形成良好的感知与反射的。曹老师的意思是:我们都不是傻瓜,我们都有观察的基本条件。你看,同样是一只鸟,我们看到了,那是一只黄鹂,它飞来落在了碧叶婆娑的枝头,它有着黄色的羽毛,叫声很婉转。如果仔细观察,我们还会发现,它的翅膀和尾部羽毛,镶有一道黑边;环着眼睛有一道浓黑的柳叶似的眉毛,就像戴着戏剧中的脸谱。我们还会从自己掌握的生活常识中知道,黄鹂出现的时间是春天;甚至还会联想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
说到底,我们从小就在不断地成长着观察力,但这种观察大多是无意识的。如果我们能够把无意识的观察,转变为有意识的观察,即:不只看到事物的主体,还要看到事物所处的周围环境,看到事物的细枝末节,看到实物动静的瞬间……那么,我们的观察水平就会不断产生飞跃,就能够掌握观察事物的主动权。
结论:我们要树立观察的信心,激励观察的兴趣,培养主动观察的能力。
二、为什么傻瓜观察无效? 答案:腹中空空!
傻瓜的视野和他对生活的感知都是十分单一的、直白的,面对着一只黄鹂,无论怎么看,无论看多长时间,仅仅是一只鸟而已,因为他的知识储备是极其有限的,他没法对这只鸟进行有效地刻画。而我们就不同,我们有很多词汇储备,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选不同词语来描述这只黄鹂。即使是幼儿园的孩子,也会说出“鸟很美”、“歌声很动听”、“我们爱黄鹂”等多种多样的句子,更不用说中小学生了。
但是有一点,知识储备越丰富,我们对观察或描写的对象,就了解得越多越深,就描述得越生动,越贴近真实。如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她笔下的黄鹂是这样的:
我喜欢的小动物它姓“黄”,哦,不要误会,不是“黄飞鸿”,而是小鸟“黄鹂”。令我惊奇的是:一般的鸟,羽毛的颜色多是咖啡色的,可黄鹂的羽毛却是金黄色的,只有翅膀和尾巴镶了一条黑边,尤其是眼部,有一道粗粗的黑环,很像张飞的眉毛,太与众不同了啊!
你看,她笔下的黄鹂就很具体,很形象,很感性了。一个孩子,为什么能用文字较为准确地表述出黄鹂的特征来呢?因为这个学生有着比一般同学丰富的词汇和能力储备。这些储备从哪里来?答案是两个字——阅读。没有阅读,就没有作文的提高。毋庸置疑,阅读不仅让我们获得词汇、语感、知识的积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着我们的表达能力。
结论:我们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增加知识的储备,打实观察的基础。
三、为什么傻瓜不会表达? 答案:缺失想象!
没有阅读,就没有作文的提高。进一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优秀的作文创作。这绝非夸大其词,更不是危言耸听。想象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哪怕我们闭上眼睛去回忆一段经历,看着照片思念一个朋友,洗着水果联想到它的味道……这里面无不参与了想象的成分,更不用说诉诸文字与感情的作文了。傻瓜不会表达,原因在于,他无法滋生出联想,更不会疯长出丰富的想象来。而我们不同,我们不但会联想附会,而且还会想入非非,会用自己美妙的想象,编织出各种各样的故事来。你看,下面是小学生王菁菁写的《蜗牛与黄鹂》:
一棵葡萄,它从青青的草地上探出嫩绿的脑袋来,伸展着腰身,好奇地张望着四周,和阳光打着招呼。
一只蜗牛,背着它那重重的壳,慢吞吞地往葡萄藤上爬。
葡萄藤旁边有棵白杨树,树上有只黄鹂,在“吃吃”地笑蜗牛:“这葡萄还没开花结果呢,你现在爬上来干什么?”
蜗牛笑着说:“黄鹂黄鹂不要笑,等我爬上来,葡萄就成熟了!”
黄鹂好奇地问:“那你什么时候才能爬上来呀?”
蜗牛没有说话,只管一个劲地爬呀爬。
九月份,葡萄成熟了,蜗牛也爬上来了,它乐呵呵地吃了个饱。
黄鹂看见了,打心眼里佩服,它大声说:“蜗牛,你真棒!”
蜗牛虽然很慢,但它也能爬上高高的葡萄架。
这篇小童话故事,完全是靠想象写出来的。小作者通过较为合理的想象,编创了小蜗牛与黄鹂的故事,并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成功来自于坚持不懈。
这篇小童话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另一个道理:没有想象的观察是无效的;奇妙的想象,会创造出奇妙的文章来。
结论:我们要热衷于奇思妙想,乐于建立自己的想象王国,让观察展开腾飞的翅膀。
哈哈,这封回信主要谈及的是“观察”、“阅读”、“想象”的关系问题,下封回信,我再重点谈谈“如何观察”的问题吧。
你的大朋友 小城说雨
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