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没有眼泪的家庭作业》学习心得作文

2017-12-26 
《没有眼泪的家庭作业》学习心得这个学期照例老师先开学了,还是学习,第一天讲座之后,学校又安排了观看碟片,
 

《没有眼泪的家庭作业》学习心得

这个学期照例老师先开学了,还是学习,第一天讲座之后,学校又安排了观看碟片,看完之后,感觉自己深受启发,心理专家所分析的学习障碍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作为老师的我及很多家长朋友的问题,我觉得无论是做家长还是作为老师都是值得一看的,所以,在听完讲座后的第一时间里我把它推荐给了我的一个教师朋友,实在是想保存和分享,所以这两天又把琐碎的记忆整理成文分享与大家,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

一、我们要正视孩子之间的差异

就像有人长得高,有人长得矮,有人不吃就胖,有人干吃还瘦是一样的,孩子与孩子之间在学习的问题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比如有的孩子阅读理解能力不行,有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是非常正常的,只不过前者是能看得到的人能够很容易接受的,而后者是不容易看到不容易接受罢了。天下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所以,我们要正视孩子的差异,这是天经地义的,我们要学会接纳有差异的孩子。但这并不代表孩子不聪明,反而有时这些孩子还都有过人的智慧,只是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学习上因为大脑神经中枢发育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差异而致。再比如有的孩子说话早,而有的孩子说话就晚,有的孩子对数学敏感,有的孩子则对阅读有兴趣,有的孩子看见数学两眼就放光,有的孩子看见数学整个人就蔫了等等。

我们还要明白孩子的这种差异并不是老师教育引起的,不是态度,不是习惯,也不是环境或是情绪的问题,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就叫做学习障碍,指在听、说、读、写、算,以及沟通的应用和获得方面出现明显落后,并与智力不匹配的现象。

就像我曾经教过的好几个孩子,对于他们来说还真不是态度,习惯或是老师教育的问题,自然也不是孩子智力的问题,因为孩子确实很聪明,那么我想也只能这样解释,是因为他们存在着一种学习障碍。

古今中外,存在这种差异的人还真是不乏其人,像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上大学时曾因组织性能差被迫退学,像小时候显得笨手笨脚但后来却成为著名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像数学学得不好却取得卓越成就的毛泽东主席、三毛作家、韩寒作家等等,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孩子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并学会接纳这种差异。并帮助孩子克服这种差异所带来的学习障碍,以避免引发很多继发性的问题,而且这种差异不是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自动消失了,久而久之对孩子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因为事实证明有很多辍学或是走向不健康之路的孩子就是因产生了学习障碍之后没能及时正确解决造成的。对此,我也深有同感。

二、常见的几种学习障碍分析和解决办法

(一)视知觉方面的障碍,即为视而不见

主要表现在:

1、 精细的动作比较差如做手工,画画,马虎。

2、 仿绘能力差。

3、 动作不协调比如走路经常摔跤等。

4、 视觉追踪能力差左右偏旁颠倒。数字写反,字母搞混例如bd不分,ft不分,mn不分,+-不分,×÷不分,忘记进位,写字慢,形近字不分,看漏题等。

分析:其实这也是大家经常说的小马虎问题,但这不是态度问题,而是视知觉问题落后,有些孩子他就是看不到,想不全,就是会跌跌撞撞。这些孩子往往很聪明,但不爱动手,这也与现代小家庭生活的模式有关系,现在的孩子很少活动,手脚协调能力差,一些传统的游戏像踢毽子,撞拐子,跳房子,跳皮筋,甩大绳等,能让手眼协调的视知觉能力得到训练。而现在小家庭模式下的孩子只会玩过家家,看模型,看电视,玩游戏等等。孩子的这种手眼协调的能力根本得不到锻炼和培养。

那么解决的办法是:

A、练习照着画画(规定时间内看过拿开背着画),剪纸,手工,穿绳,练毛笔字等

B、打篮球,做接球游戏,或是打羽毛球,乒乓球,飞盘,飞镖等,还有单杠、双杠,俯卧撑是练手指劲儿的。再如骑自行车,前后翻等。

再如,视觉记忆训练,进超市后,记住超市什么位置的什么东西;练习抄写,一次抄几个字,然后依次增加等。

C、游泳、野营、散步、跑步等。接触大自然,写作业才不会枯燥,吃力,而是兴奋,然后再写作业效率就高,情感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进而产生愉快的体验,这和看电视玩游戏之后写作业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由此看来,孩子小马虎不完全是因为习惯或是态度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和对待啊。

二、阅读障碍及解决办法

阅读障碍的产生:

1、 与遗传基因有关。不管怎么练习,有些孩子的字就是记不住,口语就是没有别人表达流利,阅读理解能力跟不上。主要是理解词语不通,语义思维不行,缺乏创造性思维和跳跃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差。

2、 人类大脑偏好语音加工,比如说得好,口语好,想看电视很喜欢,看图形也可以,人类生息繁衍几千年,声音是早就有的,也是熟悉的,但汉字的形成却是后来的,汉字是形声捆绑在一起的,所以我们的大脑是偏好语音加工的。阅读文字理解自然有一定的难度。

解决方法(纠正阅读困难的方法):

在解决问题之前总要先搞清楚阅读的障碍表现在哪里,所以要先进行一个测试,这种测试可以是识字量的测试,也可是阅读理解题目的测试,还可以是朗读诊断测试,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导训练。

具体解决方法如下:

A、听语言的训练,如绕口令,听故事。可以先让孩子听,记下,让后再复述,训练从早期干预的角度讲,听故事能够有效预防语言障碍,一般爱听故事的人都不会有语言障碍。听完故事后,不要简单地止于听,还要问一问,或者是复述,这里的提问也有两层,一层是简单的有关故事内容的提问,一层是推理问题的提问,如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啊,你喜欢故事中的谁啊,为什么等等。

B、阅读始于听,所以抄写的时候要出声,这叫形音捆绑,读文章的时候要朗读,不要默读,朗读是通过声音来记忆,而且教师和家长还能从中听出孩子的优缺点。

C、建立字的结构意识。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如表意的偏旁部首,三点水旁,言字旁等等,表音的有为何的何啊,瞳孔的瞳啊等。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去触类旁通,去举一反三,去连锁记忆。

D、可以利用视觉以外的记忆来帮助记忆,比如听助,把材料变成录音啊等等,尽量让字大一点,也可以分享阅读,大人介入阅读过程,比如分段阅读,分角色阅读等,当孩子有了阅读兴趣的时候,那阅读也就不再难了。

在我从教的多年中,有阅读障碍的孩子还真不少,孩子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还真是记不住字,阅读理解更是跟不上,这不是孩子智力的问题,而是孩子在学习语文上或是阅读上产生了障碍,有了障碍就应该科学地对待和解决,盲目地指责或是批评或是抱怨,不仅会让孩子感到自卑,更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应有的信心。

(三)非语言学习的障碍及解决办法(如数学不好)

这些孩子的主要表现是:

推理,观察图形的能力比较差,记不住动作,东西拆了不能装,笨手笨脚,不喜欢新东西,喜旧厌新,记忆能力好,但往往会被叫做书呆子,不会交往,不会察言观色,交际能力比较差,文科好,理科则比较差,有时候思想比较偏激,爱阅读,不爱看漫画,读图,不如理工科的人善于表达交际。

分析:他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在言语和空间转换上出现了问题。一般数学好的孩子会把语言很轻松地转换成图画,再转变成文字来解决问题。而他们不能。

解决办法:

A、多做应用题。做应用题的时候,多阅读,并画图帮助解决。或者是把应用题先分解成一个一个的量,再去解答。

B、要把准备的水平学好,也就是基础打好,一年级的掌握了才可以进行二年级,二年级的……补课是就低不就高,补准备的水平。如果不然,就会越来越不好。

C、做数学题要做中等难度的题。任务难度和能力只有相匹配时,才可以集中注意力,也就是孩子跳一跳便可摘到桃子,太难打消积极性,太简单没了努力的兴趣。而关系到每个孩子,难度又有所不同。

D、训练他们做事的计划性。做事情之前先想一想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这一类的孩子我们也是经常碰到的,仔细寻找一下,或许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或许很多人称之为偏科,其实也真是这样的,因为越是感兴趣学得会的东西,就越想学,不是吗?相反地,越是学不会就越没兴趣,也就越不想学。这与智力无关。试想,如果我们在孩子遇到学习障碍,未完全失去兴趣之前认可他,接纳他,然后帮助他,不是更好吗?

总之,家长要正确地看待孩子的问题,全面评估孩子的问题,承认孩子,接纳孩子的不足和差别,扬长避短,扬长补短,尊重孩子,设计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帮助孩子早日找到学习的兴趣和快乐。切记不可错误地使用饮食疗法,或是按摩,单纯地动作训练,或是给孩子降级等等。就像阅读,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矫正阅读,读、读、再读,重视阅读经验的积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才会解决阅读上产生的障碍。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