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的教师首先要把学生教好,然后把教改搞好,再就是把文章写好,要不断进取,才能不断向前攀登。很多老师感觉要做到这些,可能会牺牲自己很多的业余时间,的确我们老师的工作本来就很繁忙,再加上回到家还要照顾孩子和老人,还有很多繁重的家务事要做。所以对于教师来讲,尤其是女教师要想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从繁重的家务中挤出一些时间做好教育科研,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虽然不能做轰轰烈烈的大的课题研究,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小的课题研究,每天进步一点点,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会向前迈出一大步的。
我们外出听课经常都是聆听名师的讲座和现场授课,他们的课总是令我很着迷,有时候甚至沉迷其中连笔记都忘了记了。课后我就在沉思,我们和这些名师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他们爱学生,爱教育,我们也是爱学生,爱教育的,我们和他们一样也是怀着对教育的满腔热情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的,为什么他们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功,而我们不能呢?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不断对比查找原因,我发现这差距就在于我们教育科研的着重点不一样,我们重“教材”,而他们重“课程”,我们重“教学”而他们重“教育”,我们重“知识与技能”而他们重“过程、方法与思想”,我们重“练习与考试”而他们重“反馈与评价”。

悟名师成功之道,思自己成长之路。我很快就发现了是自己的教育科研偏离了方向,我想我应当从研究学生开始,深入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学情,比如前段时间我做的一个研究实验,就是让孩子们进行预习,让孩子们写出通过预习你了解了什么,知道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让孩子们尝试自己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我们课堂上来共同解决。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一段时间的预习,既培养了学生预习的好习惯,而且让我的课堂也做到了有的放矢。针对全班都感到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细致地讲解,有时候我们制定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里设定的重难点,对于处在信息化时代的孩子来讲已经不是什么重难点了,对于现在课外知识丰富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他们通过预习,已经熟练掌握住了这些知识点,所以不需要我们的重点讲解,反而是一些我们认为很容易理解的,也认为可以忽略不讲的问题,却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遇到的,我们一节课下来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依然不会做题的原因。那就是我们没有做到有的放矢,没有找到学生的软肋,课前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只是按照教材,按照我们自己设定的教学程序进行授课,看来这种教育方法是不适合学生的。
所以老师一定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更要在不断地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