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东西,换了地方和制作方法,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当时也没有想那么多,前些时候我想去广播电视大厦的演播大厅,听一位心理学教授的讲座,因为第一次去哪里,不是很熟悉,我就让在那里工作的一个熟人带我进去了,进去以后,他自言自语说:“讲心理学的,还有这么多人听?!”
我当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就想心理学这门课的作用很大呀,为什么他不感兴趣哪?回来后仔细想想,慢慢地悟出来一点:尽管参加工作后这门课用得是最多,作用也最大,但是在大学里,心理学这门课是不会受到重视的,这一方面学校的指导思想有一点偏颇,另一方面,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方法也确实是不敢恭维。
1994年,当时担任团委书记的我去北京参加“河南省团干培训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对于我第一次来京的我来说,真是醍醐灌顶,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支持着我如同海绵吸水般的学习着。回来后,我购买了大量的心理学和管理学方面的书,认真学习。到最后老婆说我:给你买衣服你不感兴趣,每一次买书的钱都买好几件衣服了,但我仍然一如既往。
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性后,我就全身心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方面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水平;另一方面利用学生文学社出版自己的杂志,开班会,搞讲座,尝试着为学生做些什么。我亲自给学生们讲心理辅导课,刚一开始学生们都是心不在焉的听,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课,也不知道我要给他们讲些什么。但是我把课程设计的很好看,不一会就紧紧抓住了他们的心,两个小时的时间,一个学生都不出去,津津有味的听讲。
我创办的以培养优秀青少年加入共青团和培养优秀团员加入共产党为目的的“中学生团校”,因为形式新颖,课程设计合理,目标明确,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参加,团校活动成为学校的一个亮点,三年时间共培养了五名学生入党。这在当时的中学里是不多见的。所以1997年被平顶山市团委命名为“最佳中学生团校”,我也被评为“平顶山市优秀团干部”。
多年以来,我在自己学校和别的学校搞心理辅导讲座一百多场,学生个人心理咨询一千多人次。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例,我会为他(她)写一篇文章来分析总结。学生们不管是个人问题还是具体问题都愿意和我交流。我曾经把老家学习很一般的四个学生一个个培养成本科生,连他们初中的老师都十分惊叹;也曾经把高一时排名500多(年级共1000名)的学生,到高三时候全校第一。
把心理学做得很好看,每一个人都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