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爱与归属感也是需要作文

2017-12-09 
记得以前上大学时,心理学老师让写对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理解。全班没有一个人能写的让老师满意。现在想来,还是

    记得以前上大学时,心理学老师让写对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理解。全班没有一个人能写的让老师满意。现在想来,还是年轻没有经历,对人生没有感悟。今天让我再来看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似乎比以前有了更多的理解。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 重 的 需 要  
社 交 的 需 要  
安 全 的 需 要  
生 理 的 需 要 
注意:这些需要是呈金字塔排列的,最下面的也是必须的基本需要。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

这么看理论我们似乎还看不出什么,我理解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也是不同的,要在人最需要的时候满足心理的需求,生活才是幸福的。

婴儿刚出生,自然就是最原始的需要。吃饱穿暖。现在有很多孩子是剖腹产的。孩子在一个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来到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安全感,妈妈应该更加细心的呵护孩子。喂养孩子的时候要和他说话,经常做适当的按摩。可是很多职业女性没有时间照看孩子,孩子缺少母乳喂养,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饿,什么时候渴,在最该满足孩子需要的时候没有满足。长大再吃山珍海味也弥补不了。

    等孩子逐渐接受这个世界了,要让孩子多看彩色的东西。夜晚出来看看彩色的灯光。多抱孩子,和孩子交流。要和孩子多呆在一起,让孩子有安全感。有些孩子小时候缺少拥抱,特别是男孩,长大了就爱打闹,心理学上称为“皮肤饥渴诊”,这些孩子在打闹中满足身体的接触,只因为在最需要拥抱的时候没有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有的孩子很怕黑,胆小,缺乏自信,很多的原因要追溯到婴儿时期是否满足了安全的需要。

    社交需要又称爱与归属。我反复体会这一项,爱居然和归属连在一起。也就是说,有爱才有归属感。孩子逐渐长大,慢慢有了社会性,想想孩子在小的时候,不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也不知道规则。当孩子看着别人的东西不敢去抢了,那就开始有规则感了。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教会孩子去爱。最初是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爱家庭成员,感觉自己是家中很重要的成员,家里人之间相互关心和爱护,家就是归属。

    当孩子开始上学了,走进了集体。就要教孩子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减少对集体成员的抱怨。不满和埋怨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对集体缺乏信心。如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特别优秀,特别和谐的团队里,自己的老师和同学都是那么优秀,对自己也是特别关爱,那么自然就会爱上这个集体,和集体溶为一体。自己也是集体中的一员,有了强大的集体作为归属,心灵的力量也会变的强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要对孩子进行爱国教育。家--学校--单位--国家,人是需要强大的团队做作为自己的心理依靠的。想想如果我们的单位非常好,那我们的安全感就会强一些。孩子也是一样,如果大人一直告诉他这所学校非常好,老师和同学都很优秀,孩子也会有归属感,相反,如果家长为孩子选择了一所自己都不信任的学校,言谈中对学校有很多不满,孩子虽然不完全懂,但是也能感觉得到。如果孩子觉得学校不好,老师和同伴都有问题,小时候打的心结长大就很难解开,没有归属感,幸福和快乐从哪里来呢?

    学校就和我们的家一样,即使有问题,也要用心去呵护,去解决这些问题,爱护学校就象爱护自己的家一样,这样的孩子才会生活的幸福。我曾经看到一个孩子随便往地上仍纸屑,我问他:“你在家里会这样吗?”他说:“不会,我家里可干净,随便仍脏东西妈妈会吵的。”我想,这位妈妈就该好好给孩子讲讲,学校就和家一样。如果孩子已经长大了,还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没有爱和归属感,那幸福的感觉也很难找到。就象成人整天在一个自己很讨厌的环境里工作,那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啊。

     社交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有强烈的被尊重的需要。能平等的交流,认真的倾听,都是尊重必须要做到的。最高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我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什么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大概是因为我还没有这方面的体验和经历吧。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