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着去北京看《星光大道》的事儿过去了也就过去了,没想到今天晚上连续接到几个同事和朋友的电话、短信、微信,告诉我在《星光大道》播放现场看到我了,有一位老大哥级别的朋友甚至开玩笑地说我上“道”了。
说者无意,听着有心,这一形容让我记起来20年三次去北京的经历:
1994年暑假,参加河南省团干部培训班,让我第一次有了去北京的机会。因为第一次出远门,激动的心随着列车的晃动,新鲜又紧张,一大早坐车,晚上九点多才到北京,下车后满眼陌生的环境,让我不知所措,幸亏提前和在北京当兵的同学联系,才让我避免了很多的尴尬,并且第二天顺利到位于香山的海军司令部招待所报到。
也就是那一次,我知道了北京的黄面的起步价是10块钱,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去了天安门广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转第一次了故宫。学习结束后,和已经是排长的同学在他当年守卫的中央组织部住了几天,第一次感受到部队的生活。也就是从那一次开始,我第一次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教授醍醐灌顶的讲座,深深体会到演讲的魅力,有了让自己成为在台上挥洒自如地讲课的老师的梦想!
10年后的2004年,又有机会去北京,但是因为要办事儿,所以来去匆匆。
又一个10年的2014年底,因为参加一个全国性的会议,再一次踏上了去北京的路。会议上聆听了孙云晓、北外教授吴青(冰心女儿)充满激情的演讲:
更让我兴奋地是,能够有机会去《星光大道》现场,近距离观看毕姥爷主持节目,体会到现场的震撼:

星光影院

持票

排队进场 留个纪念
如此算来,我是每间隔10年就去北京一次,而这每一个10年走过的“道”,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质的飞跃:
20年前一整天都在火车上,不知高铁为何物,20年后让我体验到的是时速330多公里的“贴地飞行”,3个多小时就到了北京;
20年前是担任学校团委书记的年轻小伙子,20年后是人到中年的学校副校长;
20年前初次听讲座时候的激动,20年后一年开20场公益讲座让听众激动。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当“不惑之年”渐行渐远,“知天命年”频频招手的时候能够上“道”,实乃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