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阅读
阅读赋予生命以绚丽的色彩,我爱阅读。
在阅读中,特别是师生共读中,我享受幸福与感动。首先谈一下我个人对阅读的一些具体感受。从本质上说,书籍人类的精神财富,它是属于时间的、精神的、人类的心灵产品。从空间来说,它微不足道,但从时间上来讲,它又具有永恒的意义。其实仔细想想,所有书都是一本书,都书写着我们人类的历史。
读书很重要,但不是只要读书就一定有益,我认为关注思维方式比读书更重要。读书的过程是肉体连通心灵的过程,读好书令我们智慧,读庸书、烂书、假书则只能令我们更加愚蠢、邪恶。在选择书籍方面,我注意向高人学习,广泛了解信息,比如豆瓣网、名家博客的书评就对我选书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当然选书还要有自己的眼光,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方向。好的书店也很重要,比如郑州的城市之光书店,老板爱读书,有品位,所以书店的文化气息也就凸现了出来。
书不需要从头读到尾,要有自己的头脑,边看边思索,边看边对照,可以多本书同时读,不同类更有反差,更能激发我们的求异思维。读书是为涵养自身,所以不要功利地思考,摒除哗众取宠的心理,我们要做一个诚恳的人,而不是一个貌似渊博的知识贩子。对于年轻人坚持读书是最有效的提升素质的办法,这一点已经为古今中外无数事例所证实。对于读书的讨论是极其必要的,在讨论中拓宽思路,在讨论中明辨是非,在讨论中找到自我。
爱读书人总有时间,所以那些没有时间看书的说法,说到底都是借口。把书放到醒目的地方,把我们的心态调整到平静而谦逊,时间就自然流淌出来了。这就好比中国画的留白,一张画,空白的地方其实也是画的一部分,因为在那里也散发着整幅画的气息,那么同理,一天的时间对读书人来说,即使没有读书的时候也是蕴含着书的气息的。
读自然,读人,读课堂实录,读视频讲座,这些都是阅读,很多新的媒体虽然无法取代纸质媒体的优越性,但也自有其用途,特别是和书籍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别有奇效。这方面我推荐网络大家讲座,比如周国平的《拥有内在生活》,赵林的《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陈丹青的《俄罗斯文学隔代谈》,王康《从花果飘零到返本开新》,蒋勋《美与生活》、《美的觉醒》,余光中江南大学讲座等,现在又有新上线的哈佛大学在线课程,网络日新月异,为我们提高更多的学习机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
说起师生共读,这一方面我特别自豪,因为我确实看到了学生在我的引领下,阅读视野的极大开阔,思想的解放与成熟。我自己写了两万多字的阅读史,然后又让全班同学人人都写阅读史,同学们对此热情很高,没有把这当成是繁重的任务,而确实当作了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孩子们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人人都写了超出平时作文一倍多的文字,多者甚至长达十几页,我们班的不少同学阅读量很大,有的还读过《易经》、《浮士德》、《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其实这也不奇怪,学生本来就有极强的阅读欲望,只要老师不横加阻挠,闸门一开,他们的阅读量自然惊人。当然有人会担心我的学生会不会读跑偏了,陷入某些垃圾书、淫秽书的泥潭,我认为不必太担心,只要老师高度重视,引领得当,好书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那些毒素就难以侵入学生健康的机体。
师生共读一般咱课堂上,排除其他干扰,尽量不怀功利的目的,这时候挑选经典的文段,师生合作,或老师泛读、领读,或学生齐读、诵读,或者师生巧妙地插花读、表演读,情感在读书中升华,思想在感悟中飞腾。共读《船长,我的船长》的时候,我和学生插花读,我读一句,学生接着读一句,有问有答,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我们仿佛共同航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而我就是这个父辈般的老船长,学生们激情澎湃,诗歌情感演绎得精彩无比!我们两个班师生共读当代90后小作家张牧笛的作品,她的小说、博文,读过我还在博客上记下课堂的实景,文章被张牧笛看见,她还是一名高中的学生呢。没想到她主动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说很感谢老师引领学生共读她的作品。我呢,自然很高兴,同时乘此机会提出一个不情之请,向她索取一本签名的小说,当然这本书不是给我自己,而是为我们班李栋敏同学求的,李栋敏同学特别喜欢张牧笛的文字,并且写了读后感和思考文章,为了鼓励她,我替她向张牧笛索书。没想到的是牧笛爽快地答应了,新书《如烟》出版后,第一时间我就收到了。当我把牧笛签名的《如烟》交给李栋敏同学时,她非常激动,但又说老师这本书仅让我一个人看不合适,我说那你看怎么办,她说交给愿意看的同学轮流看,我说好的,于是这本书带着牧笛对我们师生的一番情意在班级里流传开来。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正是这一次次阅读的濡染,同学们变得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了。
读书也要讲究留痕,因为书是别人写的,读得浅就很容易还给作者,所以我鼓励同学们写旁批,做笔记,这些事不用太正规,随手写即可,因为读书的时候人的心思在书上,过分讲求写作的形式会削弱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适得其反。随手写并不是不把写作当回事,而是让学生学会即读即思即写,尽量卸掉写作的思想包袱。真正懂得写作的人都知道其实文采不是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特别对于初学者,保持思想的清晰度和纯洁地表达更重要。事实上,只要思想水平真的上去了,文字水平也绝不会差。
2011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