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书本,打开寒假生活
——宋新菊批注黄启越共读记录2
我在第一阶段阅读情况记录时,我提到《胡萝卜种子》这样的绘本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字数有点少,内容有点简单。并且提出不知道什么才算是共读,共读的形式是什么?
2016.1.31,收到宋老师对于我们第一次阅读情况记录的反馈,非常的详细和具有操作性。
关于《胡萝卜种子》简单绘本的阅读。宋老师建议我们:同一个故事《胡萝卜种子》,对于不同年级的孩子,只要把故事的内容和孩子当下生命打通,再简单的绘本,读起来孩子都有收获。她说:讲述时,我们采用班级孩子既有 的生活感受,打通了故事和孩子当下的生命,把故事和生命相融,更好的让故事吻醒生命,把故事提炼成对于生命成长的关键词“梦想”“坚持”“信念”“执着”……让孩子在故事中穿越,体验,从而强化这种成长的感受。这就是共读的好处。
关于“什么才算是共读,共读的形式是什么?”宋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亲子共读的意义,解答了我的困惑。共读是不拘形式的,可以你一句,我一句,可以两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有动作,可以全家人一起扮演,也可以两个人共同捧着书默读,然后交流自己的感悟,只要是看同一本书,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我们就生活在一起,我们就在共读。
以上的文字让我很触动,我存在我的手机里,时不时拿出来读读,总是想融到我的脑子里,变成我自觉自发的共读行为。在节选的时候,我思考再三,还是作为附件给大家共享,以免我的断章和我的不同情况让大家错过了些许细节。
2016.1.31,根据宋老师的反馈,我和小小悦共读了《春节的故事》《狼外婆》电子绘本。在第一阶段,我们的阅读是这样的:一起读,你一句我一句的读----读完我问小小悦的感受----喜欢的词句说出来----问她为什么喜欢这些词句。
这一次,我们在电脑上打开绘本,我扮演狼外婆、扮演“年”怪兽,她扮演大姐、二姐和村里的美女(好吧,她就是喜欢扮演美美的,就让我扮演又丑又胖的家伙)。在你一句我一句的时候,我们总会伴有动作还有吓人的声音,而且是大声的演出来。
哦,my 嘎达,其实这对于我来说不是那么容易,我其实平时不是很open的人哪,我是内敛、安静、像月亮一样的小悦,哇咔咔。可是那天我们在电脑前,也许是前两天分享会把我打开的缘故,我旁若无人和小小悦演了起来。我做到了宋老师要求我们的:创造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环境、大声读书、加上动作与孩子共同演绎,并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
演绎完后,我问小小悦喜欢那些词句,她说她喜欢“没到腊月,人们就赶紧做好准备:粮进仓,菜装坛,鸡进窝,牛回圈”“左一看,家家门上贴红纸,纸上都是不认识的方块”“右一看,户户灯火通明,荷花灯、兔子灯,大红灯笼挂当空”。我发现我在询问她的意见的时候,她总是会迟疑一下,当很多次我都是有点着急,问她是不是这样这样……,她说是,然后总是说,你怎么说了我想说的。所以我在想,我应该耐心、更耐心一点,等她吐露自己的心声。
在我问她,狼外婆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她说,要是我是大姐升儿我也要掼死那坏狼,我说要是我,那我看到狼来了我会害怕得腿都发抖,更何况怎么还能爬到树上去?她乐哈哈的说,你这么胖,还是胆小鬼,肯定爬不上去。唉,可见我的形象那么精辟的存在她的脑海里,随时被她唤醒。
那么,在亲子共读的第二阶段,我们的阅读是这样的:一起读,你一句我一句的读----一句一句分角色的演绎--读完我问小小悦的感受----喜欢的词句说出来----问她为什么喜欢这些词句。我的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有了突破性的进步,那就是大声的演绎出来。
我目前遇到的问题是,孩子喜欢共读,亲子一起读,但是我在家时独立阅读需要催促。我不在家的时候,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作息时间表,里面会有一个半小时的独立阅读计划。所以我想问,亲子共读还需要做到什么?或者说亲子共读第三阶段是什么?怎么做才能独立阅读?
【宋新菊批注】
看着黄启越妈妈的阅读记录,我是多么的欣喜。
启越妈妈采用现象学的方式每一次都详尽地描述亲子共读的情形,这对于寒假共读来说,是最最难能可贵的,正是因为启越妈妈不仅身体力行进行了科学的共读,还能在记录时反思自己,思考亲子共读的方向和进度,真的是非常的睿智呀!
启越妈妈在记录中,清晰地思考自己和孩子的问题,特别是讲到为了更好地尝试亲子共读,在孩子面前,完全打开自己的生命,突破自己。【母亲多年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有了巨大的突破,不用语言,无声中传递给了孩子成长的力量。而这种默默地突破自己带给孩子生命的感受,是我们无法估量它的价值。因为当孩子在遭遇自己的人生难题时,也许母亲的突破力量,会瞬间吻醒孩子,给予他突破自己的力量。父母就是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教科书,父母的精神高度,就是孩子成长的天花板。每一个家庭里都有一种教育的展开。家庭的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优劣。】和孩子在电脑前,大声地的读,放开手脚做动作,表演。从单纯的母亲讲故事,到母亲和孩子每人一句的读,到今天共读的美好时光里,母女生命舒展,成了家庭舞台上最最美丽的主角,在故事的辗转发展中体验角色的情感、思考角色的内心、纠结角色的矛盾……母女这样的共同演绎,就是所谓的角色自居。这样演绎就是通过父母积极参与的共读活动为孩子提供了日常生活可能无法遭遇的危机,让孩子的心灵在模拟现实的历程中,产生自发性的成长。正是这种对现实最有力的模拟,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好处。
启越妈妈这样带着自己孩子进行这样的共读尝试,超越了一人一句的那种语言带来的感受,因为面对面的声情并茂手舞足蹈的激动表演,使得母女两人自己形成了一个“场”,此次爆发出来的力量,是生活之中无法想象的。也远远超出了一般的阅读。此时的启越家庭里,教育就是生活,如果我们把教育仅仅视为教育的话,按教育就只是责任,而启越妈妈已经把教育理解为生活,并且让生活因为孩子因为教育变得更加充实有趣,这才是更美好的人生,而这样的人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人生。
关于怎么做才能促进孩子独立阅读?
1、首先启越妈妈要明白,阅读非一日之功,滴水定能穿石,但不能太着急,不能太焦虑。认为我们一直坚持亲子共读,为什么有的孩子就喜欢自主独立的阅读,我们启越这方面怎么就培养不起来。严格地说,给孩子讲故事,不是职责,而是生命的享受,我们能陪伴孩子多少年,十年过后,当我们有了时间有了精力有了拥抱孩子的心情时,孩子也许完全不再希望我们拥抱他了。亲子共读,就是让父母和孩子,共同走进一个个故事,在一个个世界里探险,共同经受一次次洗礼,最终在心灵上建造出真正的家庭:纯净、美好、坚固。
2、针对每一个孩子而言,阅读的步伐也有所不同。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到,把一步分成两个半步来走。二年级的孩子,逐步建立独立阅读意识,我们需要从图画书过渡到纯文字书,中间的半步是“桥梁书”,这种书,减少了图画,加大了文字量,具备了文字书的特征:故事跌宕起伏,线索众多,篇幅较长。
3、有意识的购买一系列的“桥梁书”之后,在阅读的技巧上,也可以适当的尝试,“读到关键时间时戛然而止,手机响了,妈妈有急事,下面的你自己先读……”“哎呀,今天妈妈真累了,你能多能妈妈读一章节吗?明天妈妈给你多读一些……”。也可以选择《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这样的书籍,是姐弟之间的生活故事,可以推荐“姐弟一起演绎,妈妈只当观众”的方式,促进启越自己阅读。根据家庭当时出现的情况,灵活机智的采取一些阅读的偷懒技巧,把阅读的主动性调动起来。
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是我们寒假共读的目的,我们要方向明确,步调一致,一起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