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观看《古诗词大赛》有感作文

2017-10-27 
前段时间有中国成语大赛、词语大赛,也有生字大赛,这次我看到的却是中国古诗词大赛。这次大赛让我受到了很多
 

前段时间有中国成语大赛、词语大赛,也有生字大赛,这次我看到的却是中国古诗词大赛。这次大赛让我受到了很多启发,背诵中国古诗词是提高一个人文化底蕴,提升一个人内心修养的最佳途径。

一位参赛选手来自一所大学的中文老师,他说:“我们弟兄三个,小时候爸爸经常让我们背诵中国古诗词,然后进行比赛,谁赢了就会得到奖品。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们都喜欢上了中国的古诗词。后来我大哥是文学学士,二哥是文学硕士,我是文学博士。”真是一位优秀的好爸爸,培养了三个优秀的好儿子。他的确背诵了很多古诗,文化底蕴很丰厚,一路领先,十道题全都答对了。

其中有一道题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接天碧叶无穷,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描写的是哪个湖的美景?看到这两句诗让我想起了当我们游览西湖的时候,在西湖的南岸有一座净慈寺,这座寺建在西湖旁边的山上,山高水低,我们站在苏堤上仰望这座古寺,只见这座寺上树木绿意葱葱,更显它的古老与神秘。当时和我们一路去的一位喜欢古诗词的妹妹就背诵了杨万里的这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今天当我看到这道题的时候,立刻就想到了那次西湖之旅。当时我们还问了当地的渔家,问他们:“西湖有名的南屏晚钟是不是就出自净慈寺?”“是的,不过这个钟声只有初一、十五才能听到。”他们说。

谈起这个话题,每个人都有很多话要说,因为西湖毕竟是很多文人留下墨宝的地方,也是我们中国文化底蕴最丰厚的一个旅游景点。专家郦老师给我们讲了关于这首诗的一段历史佳话,让我耳目一新。她说:“林子方当时的官职是皇帝的秘书,虽然官职不大,但是毕竟是皇帝身边的人。他和杨万里这次相聚的时候,是他从中央调到地方,到福建去任职的途中和好友话别的情景。作为林子方的长辈和好友,杨万里非常感慨,他写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借景抒情。他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其实他在劝告林子方,你原来的工作虽然职位不高,但是毕竟在皇帝身边,在祖国的心脏工作,但是这次从中央到地方,虽然风光了,职位升迁了,但是此时的风景,毕竟不同往日的风光了。但是最终林子方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福建任职了。”

一首古诗就是一段文人佳话。古诗都有它独特丰厚的背景,真是越研究感觉内涵越深奥。

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题就是,假如古时候有微信圈,下面三位是可能会出现在武则天的朋友圈里。岑参、高适、宋之问。这三个古人,前两位大家好像都有点印象,但是对宋之问知道的却很少。

但是答案却正是宋之问,因为宋之问当时是武则天非常欣赏的一位才子。她本来想提拔她做自己的秘书,但是由于宋之问有口臭,毕竟秘书的工作是要和武则天面对面交流的,所以武则天就没有用他。当时武则天感到很可惜,但是她依然欣赏她的才华,把他放到宰相内阁里培养着。在洛阳的赛诗比赛中,当时古人的赛诗会就是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规定题目的一首诗,最先写完者就会获得皇帝嘉奖的锦袍。当时比赛现场一位文人写得特别快,很快就交卷了。皇帝一看还不错,于是就亲自锦袍加身,这位文人还没有走到座位上。宋之问说“我也写好了。”于是他就把自己的作品呈现给了皇帝武则天,当时武则天一看就把锦袍从刚才那个人身上扯了下来,送给了宋之问,然后对那个人说:“你的诗只能算是语句通顺,而宋之问的诗才是文理兼美,左右称善”。”这就是洛阳有名的典故扯掉锦袍转加身。

宋之问还是有名的诗人,他的诗《渡汉江》,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我还曾教给女儿读过,虽然他不是让大家如雷贯耳的诗人,但是他的诗的确文辞很优美。

主持人董卿还给大家介绍了宋之问的家人。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之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则工专文词,成为当时的一段佳话美谈。

看到这个节目之后,我才发觉我能背诵的古诗词太少了,中国真是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我真是感到学然后知不足,感觉自己就像是行走在一条浅水的水塘边,知道的东西太少了。所以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加强自己的文化底蕴,提搞内心的文学修养。

热点排行